河南省人民医院把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尺,院党委统一部署,多部门密切协同,大力推动落实“10项惠民服务实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充分发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在推动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提质提速健康中原建设方面的优势,全面落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全面常态化派驻。一大批国家级专家来到河南定时、长期在院工作,实现了坐诊、查房、手术、会诊和讲课的常态化,第一时间把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带到河南,中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患者外转率明显下降。创新开展“百县百家百场专家志愿服务”“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等专家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高职专家团队赴太康县人民医院、息县人民医院等协作医院,立足基层需求和当地疾病谱系,针对性开展义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示范手术、质控管理等活动,持续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服务能力。
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医院服务功能。作为全省首家挂牌的互联网医院,在原有服务模块基础上,不断拓展功能、优化服务,创新推出云门诊、云健康、云护理、云咨询、云用药、云营养、云配送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新模块,通过“一键式操作”,让数据多跑路,患者不排队、少跑腿。围绕卫生健康节日主动创新服务,多学科联动协同,先后开展世界帕金森病日、世界高血压日、世界防治肥胖日、世界哮喘日等线上义诊,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互联网医院累计完成服务4772人次,让“互联网+卫生健康服务”造福更加广大的患者群众。
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发挥“96195”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推动病友服务、预约服务、转运车调度等服务“一体集成”。进一步优化病房“智慧”配餐服务,优化微信订餐程序,增加一床一码定位订餐服务,并提供延时送餐暖心服务。扩展患者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节假日无休,大力推行门诊导医咨询、特殊照顾,行李寄存,门诊麻醉病历办理,检查结果代取代寄,门诊诊断证明、门诊病历、检验检查等医疗文书审核盖章一站式服务,优化门诊医疗文书打印、预约挂号等功能,提高患者就诊的科学化、便捷化、人性化水平。创新优化结算服务模式,扩大床旁结算、诊间结算等“一站式”结算服务范围,收费员分片包干下病区,加强护理人员结算业务培训,提升出入院结算效率和管理效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就医满意度。
进一步提高诊疗救治服务能力。着力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服务能力,开辟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组建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医护保障团队,及时调度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车辆赴全省18地市免费接诊危重症患者,为危重患者节省医疗费用,保障接诊效率及患者转运途中安全。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53个,拓展日间诊疗业务范围,持续优化入院、检查、手术、康复和向下转诊的流程,进一步提高日间手术比例,压减平均住院日,提高诊疗效率,减少群众就医花费。
进一步优化医院周边交通环境。医院积极协调交警支队,开展周边交通秩序治理,缓解来院停车难等问题。加快推进院区A-05地块地下智能停车场项目建设,主体工程已施工完毕,机械停车设备正在调试。进一步做好地铁五号线直通省医通道的秩序管理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定点往来接送服务。
进一步完善“全院服务临床、临床服务患者”工作机制。持续开展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结对子、分片包干、一线巡查等服务,聚焦患者就医需求,及时协调、解疑释惑、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在门诊等区域累计设置11个包干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派1-2名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轮流值守,根据患者数量动态调整,切实转变作风、服务患者群众。
进一步做好慈善项目救助。今年以来,医院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累计救助28例患者,救助金额67.2万元;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救助23例患者,救助金额690万元;耳鼻喉科针对0-7岁家庭困难儿童开展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已成功开展22例救助;持续开展河南省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累计救助2261例患者,救助金额达3705万元。
河南省人民医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牢记初心、勇担使命,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用心、用情、用力改善和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让患者群就医更便捷、更安全、更有获得感。(党委办公室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