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战疫心声:一万余人次,苦辣酸甜进行时……

时间:2022-01-12

战疫进行时,省医人在行动!

10500余人次

这是自2021年8月1日

郑州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至今

历次疫情防控中

河南省人民医院派遣出征

核酸采集一线的医护人员总数

战酷暑、再战严寒

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白衣执甲、逆行担当的他们

始终是这座城市

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图片

他们之中有这么一群人

既是护士长

又是团队负责人

凤凰台、南阳路、花园路、

丰产路、大石桥

沟通社区街道

联动防控位点

十几次奔赴一线

数千次使命托付

上万人的感谢祝福

她们的眼中

见证了防控一线的苦辣酸甜

……

今天

疫情防控5个街道片区

责任护士长一一讲述

省医团队的战疫故事


图片

 

1

创造奇迹的“郑州速度”背后


图片

宋静卉护士长是金水区凤凰台街道的核酸采集工作负责人。从去年8月到现在,她13次带队出征,累计为所在片区6万余名群众采集845000次核酸标本。


从炎炎酷暑,到秋风萧瑟,再到郑州初雪,宋静卉走遍了凤凰台的大街小巷,7个社区3个村,哪儿都摸得门儿清!16个核酸采集点,处处都有她巡查的身影。


图片

进入一月以来,郑州连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只要需要带队出征,宋静卉就启动“战时模式”。一张紧凑简明的时间表,能一窥她的忙碌程度。


6点起床,7点到院,8点各采集点就位,下午4点结束任务,总结当日情况。


白天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挑灯夜战的紧张准备。


晚饭后,她又开始准备次日人员名单、按点分组,建工作群,通知注意事项。一切安排妥当,往往已是凌晨。


连续多日白加黑、连轴转、持续高强度工作,宋静卉始终保持着充沛的战斗力。她说这得益于自己坚持跑步、瑜伽多年,身体底子好。宋静卉今年46岁,是5个街道负责人中最年长的。


图片

创造奇迹的“郑州速度”后,是千千万个像“宋静卉”一样的平凡人在拼尽全力


1月11日,按照医院安排,宋静卉终于换防休息。可是她却闲不下来,日程依然安排得满满当当:安排次日人员名单、处理病区工作,下午还要录拜年视频……


“祝福语我已经想好了”,宋静卉开心地说:“
抗疫情、谋发展,披荆斩棘一路闯关;佑健康,勤钻研,医者仁心以爱为先!”

 

2

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在担当


图片

神经内科一病区护士长郭丹,主要负责花园路街道的核酸采集队伍。


从初次接受任务的紧张,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从48小时完成一轮采集,到现在6小时以内胜利结束,这背后,是上千名队员们的努力,也是郭丹与队友、与社区“战友”们,在一次次采集中磨合历练出的效率。


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很有担当,不止医护,社区的伙伴们也非常辛苦。”郭丹说。白衣天使冲锋在前,社会各界提供坚强后援,大家勠力同心,共克时艰!


图片

她忘不了,接受任务初期,小伙伴们有的下了夜班采核酸,有的采完核酸继续值夜班;深夜零点的街头,只有核酸采集点的灯还亮着,只有“大白”的身影还在忙碌;已记不清,多少队友曾在采集点默默度过生日,又有多少人,未能给父母孩子点燃生日的蜡烛。不管有多少辛苦,多少遗憾,没有一个人皱皱眉头


图片

她忘不了,为了让医护人员准时开展工作,为了让老人孩子少排一会儿队,社区的工作人员凌晨2点就开始布置采集点;为了让医护人员少跑路,社区派出4辆车,直接把队员接到相应的位点,在寒风中一起并肩作战


她忘不了,维持秩序的志愿者们一天下来喊哑了嗓子,却还在忙着张罗给医护人员送去解渴的饮品。


她也忘不了,初次接到任务后自己通宵难免的辗转反侧,每次接到任务后持续到深夜的各方沟通,更忘不了两个孩子不忍打扰她,默默等到她夜里11点,只为在她忙完后送上一个拥抱,说声“妈妈你辛苦了”……


无数人的付出,换来了跑赢病毒的速度。她始终相信,面对疫情,还有更多同胞,随时愿意义无反顾


3

“一个都不能少”


图片

夏明是中心ICU二病区的护士长,也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核酸筛查工作队南阳路街道负责人。从2021年8月1日郑州市进行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至今,夏明带队先后10余次奔赴核酸采集一线,共计1500余人次


城市的暂停键,却是白衣战士的加速指令。


半年来,夏明有召必应。每次留给她准备的时间不足1个小时。


酷暑中,她和医务人员把冻成冰的矿泉水塞进防护服降温;


大风里,她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用通明胶带固定好采集点的角角落落;


通宵时,她和队员们并肩作战,累极便蜷缩在地板上睡去;


严寒中,她和医务人员夹紧身体,搓着手为市民采集核酸……


图片

夏明说,为了安全,采集点大多设在室外。有时候遇见恶劣天气,实在是非常难熬。这也是让她最担心的时候。


“夏天怕队员们中暑,冬天怕队员们感冒,人是我带出来的,我得完好无损的把他们送回医院,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每次出发时,不论傍晚还是清晨,夏明基本是到的最早,走的最晚,直到确认过最后一名队员的安全,她才肯离去。


图片

辛苦的付出收获的是群众的感谢。夏天,大家自发送冰水,冬天,又送来热气腾腾的热粥和暖水袋。群众们还默契配合,扫码、张嘴、说谢谢……一套动作流畅娴熟,提高了采集效率,缩短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


感谢的话语和一封又一封感谢信让大家感动不已,有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尴尬的欢乐。夏明说,小朋友们总会对着采集核酸的医务人员大声说“谢谢阿姨”,但是有时防护服下面其实是位男医生,“他们说自己又感动又无奈,被感谢后也不敢吭声回应。”


4

他们的关键词:坚守


图片

从2021年8月份,每一次核酸检测,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日间病房护士长李珍都会和数百名队员一同奔赴一线。和一般的队员不一样,作为区域负责人,她需要在所负责的检测点之间来回奔波,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图片

从酷暑到寒冬,她见过队员们高温下被汗水浸透的后背,见过他们在寒风中被冻得通红的双手,她听过凌晨奔赴战疫一线队员们充满信心的呐喊,听过深夜还在检测点坚持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声。所有的这些片段和瞬间,汇聚成了省医核酸检测队伍的关键词:坚守


“收到,必将按时到达!”这是李珍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句话。疫情每次都来的突然,给医护人员的准备时间异常短暂,但不论凌晨深夜,只要收到出发的通知,所有的队员都会第一时间回复这句话。


炎炎夏日,阳光最强烈的检测台,反而是队员们争先恐后报名的地方,寒风凌冽,室外的检测点总会收到最多的请缨。


图片

在逆行而上的道路上,白衣天使走的比谁都快,都远


“疫情就像是一把铁锤,反复的捶打着医生和护士,把他们打造成疫情防控中最坚固的盾牌!”李珍这样说道,“通过疫情,医护人员和广大群众之间有了更加深刻的相互理解,大家齐心协力,终将守得云开疫散!”


5

我的任务是照顾好我的“大白们”


图片

一声“集合”,众声“到”!从年中至年末,肾内科护士长郑燕已经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带队执行全市核酸采集任务了。


郑燕主要负责大石桥街道的核酸采集队伍,每次出任务,她除了负责协调整体工作外,还一直默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照顾着她的“大白”们


图片

盛夏,队员们接到了最为紧要的任务:为居家隔离人群上门采集核酸。他们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顶着高温,逐一上门,每栋楼下来,他们往往浑身湿透、双腿发抖。隆冬,在寒风呼啸的恶劣天气中,队员们直面寒冷,为群众筑起坚实防线。


郑燕说,这支队伍里有母女、夫妻、好友并肩奋战的,有50多岁的资深医护人员,也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后辈,就是没有喊累、退缩之人


而她能做的,就是照顾好他们


出发前,她会把最实用的应季健康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发给每位队员;提前与社区、街道协调,为队员们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执行任务中,她叮嘱各组长“勤换班”,完成任务的同时,更要保障队员们的身体健康。她不断往返各个采集点,现场确认每一项防疫细节、时刻关心大家的身体状况。


图片

从盛夏的冰块、人丹,到寒冬的姜汤、暖手宝,从队员的衣食住行到工作中的安全防护……郑燕一直是队员们最温暖的后盾,“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的任务就是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踏实工作,平安回家!”(宣传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