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急救人没有‘慢人’!”
“我们急救人都爱操心!”
“患者出现危险,一个人嗖地上前抢救,那往往就是急救人。”
“从看似平常的表象中嗅到危险气息,那是急救人的‘特异功能’。”
……

9月11日是世界急救日
让我们走进抢救生命的最前线
走近为生命奔跑的急救人
“心里稳,脚步快,
专业实力硬,应变能力强!”
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调度室,警报声蓦地响了起来!一抹抹孔雀蓝雷霆般闪出急诊科,救护车呼啸而出!
出诊医生窦钛第一时间联系家属,电话那头传来撕心裂肺的呼喊:“我爸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求你们快来救救他!”窦钛当即询问家属患者呼吸、心跳情况,立即指导家属进行胸外按压。
几分钟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只见一名老年人倒在地上,面色青紫,一名男子正在进行胸外按压。窦钛疾步上前,蹲身触摸颈动脉,“无呼吸、无心跳、立即心肺复苏!”急救小组立即进行紧张、有序的抢救。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一行人载着患者疾驰回医院进一步抢救……
“患者急,才要求我们更快!病情重,才需要我们更稳!”窦钛说,急救人不仅雷厉风行,能抢一秒是一秒,还要心里稳,保证自己不会乱了方寸,这样才能冷静、快速、专业地急救。
“我们急救人专业实力硬,应变能力强!”李猛也是院前急救小组的一名医生,他说,院前急救考验着应变能力和掌控能力。
一次出诊,李猛接到的信息是一名患者腹痛,结果到了现场才发现,竟然是一名女子在洗手间突然产子!
腹痛急救当即变成了新生儿抢救,小组成员临危不乱,立即改变急救策略,成功保障了母子平安……
专业
这里是急诊科的抢救间。
又一个深夜,抢救间里躺满了患者,自接班以来,医生崔英杰的脚步没有停过,不是大跨步,就是一路小跑。
突然,一群人簇拥着一名青年男性进入抢救间,对每位进来的患者瞄一眼,这是急诊科医生的职业习惯。崔英杰迅速抬头看了一眼,只见患者面色苍白、精神差、表情痛苦。
经过仔细问诊,得知患者近期频繁出差,高强度工作,20分钟前在开会时突然意识丧失约1分钟,清醒后自感恶心、乏力,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青壮年男性,既往糖尿病病史,突发晕厥,这会是什么病?“低血糖反应?急性脑血管病?肺栓塞?心源性?血管迷走性?”
……
经过系统查体后,崔英杰心中有了大致的判断,完善辅助检查后明确诊断为:急性胃潴留致血管迷走性晕厥。经过及时治疗,患者明显好转。
步履匆匆
这里的患者都很急!
“迅速明确诊断、解除痛苦”是医患共同的期待。但患者往往只有一个缺乏特异性的症状,病情也在不断进展。如何从中快速判断方向、明确诊断、正确救治?
“这很考验我们的疾病诊断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抗压能力。”崔英杰说。
说罢,他朝一名病情不太稳定的患者走去,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小概率的危险落到患者身上也可能导致大灾难。”崔英杰认为,超强的沟通能力也是急诊医生的必备技能。
细致
一名胸痛患者被送入抢救间。
护士段慧茹直接将他安排在距离自己最近的地方,随之将除颤仪等抢救设备拉到了他的床旁。这是抢救间护士共有的习惯之一。
“我们一工作,就会时刻紧绷着一根弦,多年的急诊工作早已让我们养成对危险的‘预见性’。”段慧茹说,急诊科的患者病情千变万化,哪怕患者只有一个普通的症状,在她们的脑海中,也会根据经验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并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超强的工作能力、超长的“待机模式”,面对高强度的抢救工作,急救人的动力正源自于为患者解除危险后的特殊成就感。
“认真和警惕已经
融入到了我们的骨子里。”
在急诊科的预检分诊处,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到这个岗位的医护人员除了挂号、咨询、服务,居然要时刻保持警惕!
人来人往的急诊大厅中,她们坐姿挺直,不时地环顾四周,只要有人上前,预检分诊处的护士们大眼一扫,再细致问询后,就能拨开“假象”,大致判断出对方病情的“危险等级”。
“这绝不夸张,她们能从几百名咨询患者中敏锐地筛出真正病情危险的患者。”这是急救人对这个岗位同事的评价。
认真
一名年轻男子在同事的陪同下来看病,他表示下班打完球后出现头晕、头疼症状。预检分诊处护士敬蕾仔细询问后,得知男子平常身体健康,没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史,血压与心电图也并未监测出异常。
虽然一切表象暂时排除了凶险情况,但男子十分疲惫的神情还是让敬蕾不敢放松警惕!她让男子同事用轮椅推着他去2号诊室看病,同时,自己的目光也一直关注着他们。
果然,就在他们从2号诊室出来,走到自己身后的采血处仅十几步路的时间,上一秒还神志清醒的男子突发室颤,瞬间瘫在了轮椅上!
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的人,正是时刻关注他们的敬蕾!她和同事当即将男子送往抢救间抢救,及时抢救成功后,男子坦言:“怎么也想不到平日看似健康的自己,竟然与死神擦肩而过……”
“认真和警惕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骨子里。”敬蕾说。她和同事们的工作宗旨就是急每一位急诊患者所急,真诚帮助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
她们作为医院24小时急诊大厅窗口的“哨兵”,这是职责,也是使命。
今天是急诊科普通的一天
但对许多患者而言
却是生命“力挽狂澜”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