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隔离病房抗疫日记: 奇迹、童话,还有看不见的生命防线……

时间:2021-08-24

从8月3日到今天

从闻令出征到昼夜奋战

从陌生院区到生命防线

从忐忑不安到必胜信念


 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宜居健康城院区

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队

已经坚守了整整20个日夜

一面严格筑牢感染防控闭环

一面全力做好患者救治服务


 在直面病魔的隔离病房

在院感防护的关口前沿

在医患携手的感动瞬间


医务人员以笔抒心

用一篇篇最真实的“抗疫日记”

记录下这段无可替代的时光

他们的所思所感、苦辣酸甜

……


生命面前,唯有拼尽全力


作为一名省医人、一名共产党员,我非常自豪能够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成为工作队中的光荣一员。


8月4日来到郑州市骨科医院宜居健康城院区时,这里刚经历了一场不眠不休的战斗,所有人员齐上阵,设施、设备、物资、药品等都在短短的一夜间准备完成。


如今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原本尚未开诊、现已完全具备收治患者条件的崭新医院。这样的团队、这样的效率,让我深受震撼。


我们接收的病人很特殊,有些合并有艾滋病,这对治疗和防护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险情”也接踵而至。


进入病房后的第二天晚上,一名病人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速度快且出血量非常大,很快出现了休克现象,血红蛋白最低时只有15g/L。


我们整个医疗组立即启动预案,很快为患者进行输血、止血、抗感染等治疗,并与患者家属进行详尽沟通。


由于病人此前接受过放化疗并口服抗血管的靶向药物,治疗困难重重。危急时刻,院区领导紧急协调来16u的悬浮红细胞给予补充血液;忽新刚大夫顶着感染风险,及时、精准地为病人进行深静脉穿刺;护士们临危不乱、密切配合……大家共同奋战,终于抢救成功!


回想起来,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每一个救治环节哪怕出一点差错,晚上哪怕几秒钟,都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结局。那一刻,所有人都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把患者救回来!



还有一些合并肿瘤疾病患者,要为他们进行胸腔穿刺、肾造瘘等有创性操作,尽管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但是大家没有丝毫犹豫,在做好感控防护的基础上,王俊杰大夫值完夜班之后,立即赶来给病人做造瘘手术,闫国胜大夫深夜赶来为病人透析。


那种无法入眠的艰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体会最深。虽然这里的医务人员来自不同医院,但对医生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是我们的共同坚守。


                                                                                                                                                                   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胡金龙



隔离病房内的“多莉”

我记得,在动画片《海底总动员》里,有一条阳光开朗的蓝唐王鱼叫“多莉”,她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症”。而在我的病区里,也有一位像“多莉”一样的李奶奶。



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总是按铃询问:“我这是在哪啊?”“为什么我家人不来接我?”“我想出去走走行吗?”......


可每当我们耐心回答了问题后,没过两分钟她就又忘了。当我们习惯了李奶奶的“十万个为什么”,她又给我们出了新的难题:总想自己走出病房。


李奶奶的“任性”,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跟李奶奶接触时间久了,我发现她和“多莉”一样,虽然容易遗忘,但内心却开朗乐观、乐于助人。



为了让她安心呆在房间,我会故意让她帮我的小忙,偶尔撒娇告诉她我特别累,让她帮忙用酒精擦擦桌子和小摆件。李奶奶听后没有一丝不满,反而立刻来了劲头,干劲十足。


一来,她就能在病房内呆得下去,也顺便活动了身体。


一天晚上,我正值夜班,李奶奶睡不着,多次打开房门,满面愁容地问我这是在哪里,我的家人在哪里?




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汇总下来,打印出来贴在门的内侧,让她每次开门都能看见这些问题的答案,尽可能缓解她的焦虑。


经过测试后,效果甚好,李奶奶经常重复念着我防护服上的名字,写了好多封感谢信。






我也会常常故意盖着我的名字,问她我是谁,虽然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可她还是偶尔能喊出我的名字。


那一刻让我特别欣慰、特别幸福,也让我明白,医护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抚慰心灵。


                                                                                                                                                                         日间病房 胡安达


坚守这条“看不见的生命防线”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战场。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宜居健康城院区,我与“战友们”守护着一条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生命防线”——感染防控。


在这里的每一天,我们都在为这条防线奔忙,严格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想方设法把防线修筑得更加牢固、更加坚不可摧。


还记得,争分夺秒、连续奋战的那些日夜。


作为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相关患者定点分流医院,压力大、任务重,一切从头开始。



感染防控团队在入驻当晚立刻建立组织架构,明确各组工作职责。


防控组组长、省医感染管理科副主任刘云红带着我们,连夜对所有防护用品反复查验,分类别、分批次逐一核对,确保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在当晚立刻将防护用品配备到位。


我们一行4人,当晚全部深入隔离病区,按要求查看布局、流程和区域设置,反复商讨和设计医护人员进出流程、患者转运流程、医疗废物转运交接流程等,当晚制定出10项感染防控流程。


由于当时不具备打印条件,我们就手写全套流程和规定,再把醒目的标识一一张贴到位。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结合院区实际状况,边督导巡查、边规范操作、边执行落实、边制定标准,一周时间内迅速制定应急预案、制度、流程、规范、标准等,装订成册,人手一册,供大家学习,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编制的感控手册,得到了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的肯定和赞扬。


还记得,那些连梦里都不敢停息的感控防护。


随着防控救治任务的一步步深入,院区感控工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我们先后建立了每日工作台账、感控管理督导反馈机制等,对发现的问题统一制定标准,每日销号管理。


每天我们都要深入隔离病房排查防控风险,详细查看病区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20天里已经开展了40余次感染防控督导,下发督导反馈单50多张,梳理解决问题400多个,全员覆盖的感控知识培训演练更是从未间断,累计培训50场、865人次。


令我们欣慰和自豪的是,在对全员进行的无接触扫码网络考试中,参考人员全部合格,参考率100%,合格率100%。


我和我的战友,就在这条看不见的生命防线里,竭尽全力、守护生命。

                                                                                                                                                                                                内分泌科 王洁


除了这些真实可感的日记

院区感染防控组组长

刘云红还写下了一首小诗


向逆行而上的白衣战士们致敬



抗疫前线的“生命防火墙”

感染管理科 刘云红


有人说,他们是

“医护人员背后的安全绳”

有人说,他们是

筑起医护安全的”防火墙”

他们帮助整个医院

协助每个科室

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他们的名字叫

“感控人”


医护人员在战疫前线

冲锋陷阵

与病毒作战

模糊了的护目镜下

是比星星还闪亮的眼睛

厚重的白色防护服里

藏着天使般伟岸的身躯

护佑着一个个生命

从不无惧、永不退缩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这是“感控人”的使命

培训、督导、学习

这是“感控人”的职责

医护人员“零感染”

院感防控”零容忍”

患者安全有保障

这是“感控人”的心愿


改造布局、准备预案、查找隐患

培训考核、评估风险、优化流程

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息

隔离病房、医废、污水

检验、药房、CT、超声

他们的身影来往穿梭

他们在第一时间

找出隐患,消除漏洞


他们知道

他们是“逆行者的保护神”

他们知道

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不需要赞美

只要医患安全


善始善终、坚守岗位

胜利不会遥远

天使们等待着那天

卸下铠甲、拥抱家人

繁华的郑州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又是一幅幅笑脸


阳光依然灿烂

他们将与天使们

一起携手、一同奔跑

在收获胜利的秋天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