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完成核酸检测超110万人次!哪个瞬间让你感动破防

时间:2021-08-10
图片

每一次生命的守护

都值得全力奔赴

每一次疫情防控的召唤

都选择义无反顾


图片

在全市核酸检测的一线战场

河南省人民医院相继派出

5批核酸检测队

2000余名医护人员

昼夜奋战,累计完成检测量

超过110万人次!


出征的誓言回响在耳畔

一个个闪光的瞬间

照亮生命的希望

记录着白衣战士们的

奉献与担当



丰产路街道

“连风往哪儿吹”都要管的护士长


图片

肿瘤日间病房李珍护士长是丰产路街道7个核酸采集点的总负责人。


24小时内,她要和100名医护人员完成该区域10个社区近9万名群众的核酸采集任务。


丰产路街道是第一次划分给省医团队负责,不管是在社区物资调度、志愿者配合上,都需要磨合。


图片

为了保障采集过程中的规范和最终的检测效果,李珍护士长提了一系列要求,小到每次采集后的手消时长,大到检测桌椅的摆放……


在金城时代广场采集点,李珍的严格遭遇了“质疑”。社区工作人员不理解,“为什么连空调和风扇往哪儿吹都要管?”


李珍护士长耐心解释,采集点位于地下一层,空气潮湿闷热,现场设置空调和风扇,降温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快区域内空气流通循环,降低感染风险。所以才会两台空调出风口向前,四台风扇却要向后吹。


图片

金城时代广场是周边人口密度最大的社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居民11000 户,检测对象超过20000人。见医护人员每完成一次采集都要认真进行手消和环境消毒,有志愿者嘀咕:“这速度也太慢了……”


而实际的数据却打消所有人的顾虑,截至8月9日早上7点,金城时代广场已完成1.6万余人次的采集量,远超进度预期。


而说起“又快又好”的秘诀,负责人沈云指了指全负荷运转的8个检测台。“这次我们采用了‘单兵作战’的战略,一人负责一个台面,既可以保障所有检测通道全负荷运转,又能及时轮岗,避免疲劳作业,最高效地调配人力。”


“不要靠近,后退!我一个人来!”


8月8日凌晨0:30,虽是深夜,却正是做核酸采集人最多的时候。


一名中年男子排到了血管瘤科副主任医师王彦林的检测台前,看起来并没有一点异常。


王彦林招呼男子坐下,让他仰头说“啊——”,但棉签刚刚触及男子口腔,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只听该男子“哇”的一声,一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喷涌而出,地上顿时满是秽物。身后排队的群众里,有人惊恐后退,也有人在好奇张望。男子则不好意思地说道:“对不起,我刚喝了一点酒,想着不会有事……”


反应过来的志愿者赶忙招呼保洁,拿上扫帚想一起来清理现场。却被王彦林一口喝住,“不要靠近,后退!我一个人来!”


图片

王彦林蹲下来,用纸巾盖住呕吐物,一点点抓进污物袋里,随后又用小刷子将缝隙内残垢一点点刷净,最后又用高浓度配比的消毒剂对环境进行了全面消杀


做完这一切,已是半个多小时,王彦林几乎全身湿透,检测点又重新恢复了秩序和整洁。


在外围目睹这一切的群众开始有人喝彩,“这医生真好啊,不嫌脏,不怕累!”


他们不知道的是,呕吐物是致病风险极高的传染源。面对可能的高危感染风险,王彦林一人将所有人护在了身后



50级的楼梯 爬上去是爱 爬下来是暖


图片


走进金城时代广场的核酸采集点检测台,需要连续下50多级台阶,这可难坏了坐着轮椅来的张老先生。


得知这一情况后,外科门诊李长丽护士一路小跑,来到老人身边为他做了核酸采集。


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图片

让人感动的是,有一位刚做过脚部手术的阿姨,却坚持要克服困难,拄着双拐,一步步挪着,自己下到检测台去。只因为“医护人员太累了,我自己能动,让他们少跑一趟歇一歇。”


话短情长 你始终是我心头的牵挂


图片

呼吸五病区的王培医生是第一次参加核酸采集工作,工作地点在融创兰园售楼处。


8月8日晚,王培为一名老先生做完采集后,老先生却欲言又止,没有立刻离开。


图片

王培见状,忙询问什么原因,老先生说:“姑娘,我看你身上写着‘省医’呢,咱们是省医的队伍吧!”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老先生有些动容,连声说“姑娘好样的!省医人从来都是好样的!”临走前,老先生又反复叮嘱队员们“一定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


原来,老先生是省医的退休职工——眼科医生张明申。从7月底郑州大暴雨,到疫情以来,他和许多退休职工一样,一直关注、牵挂着省医的动态。

图片


花园路街道

高温难耐,他们依旧在坚守


8月8日下午,郑州户外温度是34℃天气闷热


图片

被防护服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医务人员,一会儿就浑身湿透。


这里开设了3个采集通道,每个通道安排2人。脑血管一病区孔令华、脑血管二病区贺迎坤、脑血管五病区郭高超、神经内科九病区付俊等医生和护士一起在这里忙碌。


首次参与核酸采集的一个医生一个班次下来,觉得胸闷气短、头晕难受,坐在草地上缓了一会才恢复。


送上一份清凉


图片

8月7日,立秋。8月8日,在金水区执行核酸采集任务的医务人员,收到了周边居民送来的“秋天第一杯奶茶”


8日下午,经纬广场休息区的医务人员捧着无糖冰奶茶,丝丝凉意沁入皮肤,瞬间感觉凉爽不少。在三角公园采集点,也收到了居民送来的冰镇奶茶。


温情涌动


图片

8日下午14:55,在三角公园采集点,一位大妈完成采集之后合掌、鞠躬,连连表示感谢


图片

在二十三中采集点,9日上午,神经内科六病区护士苏娜娜接到家人电话商议订蛋糕,才忽然想起当天是父亲的生日。她让同事在自己防护服背后写上:“老爸生日快乐,爸爸身体健康!”


凤凰台街道

这根棒棒糖,真甜!


图片

8月8日晚8点,虽已立秋,但天气依旧炎热。


在凤凰台社区玉凤路党群服务中心采集点,一阵哭声让现场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因为害怕而哭闹不止,导致采集中断下来。


图片

这时,产科护士王珂佳拿着棒棒糖出现在男孩面前。


在不破坏采集秩序的前提下,她把孩子及其妈妈请到了旁边。因为家里有个年龄相仿的弟弟,她熟练地连哄带逗,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逗笑了这个男孩儿。终于,男孩鼓足勇气张开嘴,王珂佳也站在一旁为他加油打气。


图片

看着采完后挂着泪痕的孩子,王珂佳笑了。别看王珂佳是一名95后,但她已经是参加过两轮核酸检测任务的老手了,这是她第三次参加核酸检测


接过这一棒,我们一起加油!


在凤凰台新栋外国语学校室内采集点,肝胆外科的刘传江正在忙碌着。


他丝毫没有注意到,就在不远处,妻子带着儿子正在看着他。


刘传江的爱人周文婧也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她连续参加了前两轮核酸检测,因为孩子要做手术,就没有报名第三轮。于是,丈夫接上“这一棒”,主动请缨参加第三轮采集工作。


图片

他们的儿子诺诺今年6岁,两天后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手术。住院前,周文婧专程带儿子来到丈夫所在的检测点,希望孩子能从爸爸身上看到医务工作者的不畏艰辛的精神,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教育,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是母亲,也是超人


图片

在另一个采集点腾威城,心理医学科宋艳娜谈到一岁半的宝宝时,落泪了。


图片

她家在封控区,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回家,更是很久没有抱过孩子了。这也是她连续参加的第3轮核酸检测,因为条件所限,平时只能在科室简单休息。得知宝宝这两天拉肚子,更是睡不了一个安稳觉,心急如焚。“忙的时候不觉得,等休息的时候就非常的担心,不知道孩子怎么样了……”


深深的鞠躬,道一声:谢谢!


图片
图片

夜已深,凤凰台社区新栋外国语广场上前来采集的人依旧不少。


为了保证圆满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间,“这里一共设立了8个采集台,加上社区人员的充分配合,采集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宋静卉护士长说。


图片

作为凤凰台社区的总负责人,她已经巡视了5个采集点,就在打电话协调物资时,一位老太太在采集完咽拭子后突然朝着护士长和医务人员鞠了一个躬,感谢医务人员的辛苦付出!这让在场的医务人员大为感动。


南阳路街道

4次参加抗疫 抢救突发疾病居民


95后护士张盼盼已经是第4次参加核酸检测。第一次是被派驻到机场,参加境外输入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后三次是下社区为居民采集核酸。


8月8日14时30分,张盼盼和队员们一起在南阳路街道办事处金水区利智学校核酸采集点。


作为该采集点的组长,她需要协调安排队员们分批次上岗作业、规范穿脱防护服、现场消毒等,保证每一位队员的安全


图片

正为一位刚换下班的护士消毒时,南阳路街道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急匆匆跑来,希望能临时增加一个绿色通道。“黄河路13号院里有114户,平均年龄都在80岁以上,最大年纪93岁,行动十分不便,能不能临时加增一个绿色通道?”


张盼盼立刻与第三轮核酸检测总负责人杨滢瑞联系,获得许可后,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起,带着防疫物资,立刻增加绿色通道


图片

面对行动不便、智力障碍的居民时,她耐心讲解,俯身、蹲起、做演示……一位85岁的老人做完后,双手合十,向张盼盼反复说“谢谢”。


晚上7点30分左右,做完筛查的张盼盼刚返回利智学校,就遇上了一名突发心脏病的居民。


这位正在“绿色通道”等待采样的女士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赶紧上前询问情况。“我心脏不太舒服。”女士的声音很是微弱。


图片

“医生,有人晕倒了。”张盼盼和另外一名医护人员立刻跑到阿姨身边,迅速将她扶躺在地上,一边询问病史、症状,一边到学校(检测点)厨房取冰块降温。张盼盼和同事解开阿姨的领子,垫高脖子,打开呼吸道。问诊得知这位阿姨患心脏病多年,当天忘了吃药就来做核酸,加上天气闷热,心脏病便犯了。服下速效救心丸之后,阿姨不一会就“过来劲儿了”。


脱下防护服,医生直呼:真不容易!


图片

8月9日15时30分,即将接班的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副主任医师王亚寒滴了眼药水,眯了眯眼。


这轮核酸采集,王亚寒主动报名,被分配在了南阳路街道利智学校采集点。15时40分,他和神经外科五病区副主任医师王玉社、护士杨姗姗开始穿防护服,准备接替上一组的三名护士。


“今天练习的时候,我们防护服还没完全穿好就已经一身汗了,可以想象一会儿在室外工作时,一定非常难熬。”王亚寒说。


图片

16时整,王亚寒和王玉社医生正式开始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二人的操作严谨规范。


严谨到什么程度?按照要求,每采集完一人,只需要快速手消毒,就能为下一人进行核酸采集。王玉社医生每做完一人就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彻底的手消毒,这是从事外科手术的医生们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


采集的过程同样需要一些“巧劲”。每次手消毒完,手套就会变得很滑。


起初,二人从包装中取棉签的过程并不顺利,但作为外科大夫,他们手指非常灵活,思维敏捷,没过几分钟,就找到了解决办法,用手指将棉签顶出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了速度。


郑州当日的天气非常闷热,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身上都绑着又厚又鼓的冰袋,可冰袋不到一个小时就会全部化成水。3个半小时后,王亚寒脱下了防护服,直呼不容易


“烈日下穿上这身‘大白’,顿时就是一身汗,大家太不容易了!但是此时此刻,我们都是战士,多大的困难都需要克服!”王亚寒说。


图片

在南阳路街道晖达社区采集点,工作3个小时的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晓晖也有感而发。“穿着封闭的防护服工作,热!出汗多!闷!难受!”自己也切身感受到了志愿者和老百姓的关爱,大爷大娘一句“孩子辛苦了”,小朋友们一句“叔叔阿姨辛苦了”,都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丰庆路街道

亲姐妹瞒着彼此,却在出征一线时“偶遇


图片

内分泌科一病区赵芳和高血压科病区赵培培,是一对亲姐妹。为了不让彼此担心,她们俩相互隐瞒了要去一线采集核酸的事。


图片

没想到,在出征一线的集合现场,分组排队时,赵芳在所在小组的名单里发现了姐姐的名字!此时已无需过多言语,两姐妹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共同奔赴指定位点。在中方园社区采集点,她们并肩而坐,同组为群众进行核酸采集,抗疫姐妹花,在一线“战场”绽放。


孩子迟到的生日,又一次推迟……


图片

一次在新冠楼一线,三次出征核酸检测一线……说起抗疫经历,内分泌科二病区护士长吕英华很有感触。但最近这几天,她的内心却交织着复杂的感受。


8月5日是自己5岁孩子的生日,吕英华提前做了很多准备,但就在当天,出征社区一线进行核酸采集的指令突然到来。闻令而动、担当使命早已成为了省医医护人员的本能,“妈妈答应你,等我回来一定给你补过一个生日!”安抚好孩子后,她立即返岗,和数百名省医战士们一起奔赴采集点。


8月8月是她承诺给孩子补过生日的日子,但第三轮全市核酸检测的指令再次到来,孩子“迟到的生日”只能又一次推迟……


凌晨,4人奋战完成4000采集量


图片

晚上12点至凌晨2点,突然下起了雨,在中方园社区采集点,前来采集核酸的群众却丝毫不见减少。李思婕、孙蒙蒙、李艳霞、李科4名队员冒雨奋战,在2个小时里累计完成采集近4000人,直到现场所有群众离开。


有人在离开时向他们深深鞠躬表达敬意,在旁维持秩序的社区志愿者们也深受感动……这个普通的雨夜,因为有他们的坚守而值得铭记。


创纪录!6次出征抗疫,她却说……


图片

年龄不算大的胸外科一病区杨智慧护士,先后2次前往新郑国际机场执行外防输入任务,1次在省医院内参与核酸采集,3次出征社区一线采集点


“杨老师技术好,还特别有耐心,是我们的榜样。”“杨老师经验丰富,知道怎么引导不配合的群众顺利完成采集,简直神了!”同组队员们纷纷为杨智慧点赞,她却说:“次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每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都能和伙伴们战斗在一起,这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荣誉!”

图片
图片


意外收获一位“小迷妹”!


采集核酸的过程中不只有辛苦,还有......意外收获!阳光嘉苑幼儿园(瑞丰社区)采集点的队员江校辉就收获了——一位“小迷妹”!


图片

一名姑娘在完成采集后迟迟不肯离开,而是默默站在江校辉的身后,安静地看着她一个个为群众采集。工作人员见状,上前问小姑娘:“采集完就可以回家啦,你怎么不走呀?”小姑娘用带着稚气的声音说:“这个穿防护服的护士阿姨特别温柔,我好喜欢她,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护士!


郑州

这座城市,有温度


凤凰台党群服务中心,9日上午,是产房王茹的宝宝4岁生日。她无法回家,就让同事帮忙拍了祝福视频发给家人。


图片

8月8日23:20,?在丰庆路街道采集点,肿瘤中心五病区布优祥和肿瘤中心六病区师娜给小朋友们采集时动作轻柔,获得小朋友及家属的称赞,还获赠一幅“抽象派”画作。


图片

丰产路街道采集点医务人员收到了爱心商家送来的“秋天第一杯奶茶”。


8日晚上22:30,胸外三病区护士孟醒家属半夜冒雨给丰庆路采集点医务人员送来了奶茶。


图片
图片

不只是奶茶,丰庆路社区工作者还送来冰激凌;常砦社区采集点收到了居民送来的小风扇、折扇、冰块;南阳路办事处则送来了大冰块……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