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遭受严重洪灾后的鹤壁,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有你们在,我们放心!”
在干净整洁的淇县职业中专校园里,河南省人民医院抗洪救灾医疗队为当地受灾群众开展的义诊活动受到了广泛欢迎。
从24日启程出发驰援鹤壁至今,医疗队巡诊200余名村民,义诊2000余人次,筛查和诊治重症患者30余人,科普宣教3000余人,急救技能培训200余人,被鹤壁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绿衣卫士”。
条件再苦,不能耽误救助
“河南加油!鹤壁加油!”7月24日14时30分,河南省人民医院抗洪救灾医疗队身着崭新的绿色手术衣,驰援鹤壁。
医疗队所在驻地淇县受灾情况严重,受灾情况严重,全县受灾人口超过17万人,淇县职业中专、淇县一中、朝阳小学、同济大道小学、北阳小学5个学校共集中安置群众3700余人。
17时30分,医疗队的大巴车驶下高速公路。暴雨过后的淇县,积水退去,到处是黄色淤泥,沿途的乡镇卫生院因为洪水停诊。大巴车在满是淤泥的路面上行驶并不顺利,有些路面的淤泥比膝盖还要高。
18时,医疗队历时3个半小时,终于到达淇县人民医院。“这里整体环境要比其他地方好不少,即便这样,灾后的空气中仍不时飘来阵阵异味。”队员豆浩说。
在这场暴雨中,淇县人民医院院领导分片包干,提早部署,所有地库和重要设备都没有受到损坏,医院诊疗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队员们没有顾上休息,立刻与县医院开会对接下一步工作。
简单的晚餐之后,21时20分,医疗队在驻地房间内召开工作会议,就如何开展安置点帮扶工作进一步安排部署。
“我们出发前对困难做了充足的准备,灾情过后,当地的环境确实有点恶劣,好在队员们饮食和住宿都有保障,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医师、医疗队队长李静宇说。
第二天开始,医疗队全面深入各受灾严重的地区开展巡诊。
西岗镇是淇县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门对太行龙盘地,户临淇水凤凰城”,这是该镇闫村一户村民大门两侧贴的对联,滞留的洪水几乎快要将对联下部淹没。“曾经多么美丽的风水宝地,而今已满目疮痍。”队员王磊感慨道。
在这里,西岗镇5万余只家禽家畜遭了秧。“泄洪区的乡间道路随处可见动物的尸体和散落的垃圾,空气中有很重的异味,从灾区回来中午连饭都吃不下。”李静宇说。
他们每次外出巡诊,都会将见到的情况如实向当地反馈,建议当地卫生部门及时处理死亡的家禽家畜,全面消杀。
在一家养老院,队员们看到,多名失能老人在缺医少药情况下,由几名工作人员照护着,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队员们为老人们检查身体,并将携带的消毒剂、抗生素等医用物资捐赠给了养老院。
条件再艰苦,也不能耽误救助。医疗队从第一天起,就明确了职责分工,基层巡诊、到安置点义诊、在县医院诊疗重症患者、开展健康宣教等等,每名队员每天都有明确的任务。
加快推动“急慢分治 分级诊疗”
出征前,医疗队明确了防汛救灾的重点任务——对安置点受灾群众进行帮扶,预防灾后疾病、传染病的发生。
受灾群众多,仅淇县职业中专一个安置点就有受灾群众3000人,如何才能了解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成为摆在医疗队面前的难题。
队员们在义诊和巡诊中得到了启发。
“你们是省里来的专家吗?”“你们来的太是时候了……” 在鹤壁市受灾最严重的浚县,队员们来到黎阳中学受灾群众安置点,一下车,耀眼的绿色手术衣就吸引了群众的关注,大家迅速将队员们围了起来。
了解到受灾群众强烈的就医需求,李静宇在征得安置点同意后,就地设立河南省人民医院医护团队义诊服务台,开展义诊咨询。
这场义诊规模不大,却筛查出了3名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此外,队员们还筛查出了很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部分患者急需药物控制病情。
其他几个安置点的巡诊同样如此。
在医疗队的微信工作群中,队员王磊建议: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义诊活动十分有必要,可以有效筛查老年患者严重疾病,避免发生突发性安全事件,值得在各医疗队推广。
平时看似不起眼的义诊,如今反倒为队员们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
7月28日上午8点30分,在淇县职业中专安置点,医疗队联合淇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一场大型义诊活动。当天仍然有雨,但队员们仍然接诊患者300人,筛查病情较重需及时入住治疗的患者6人,包括血糖高危患者3例、心功能严重不全患者2例、胸腔积液患者1例。这些患者经过协调,都被转诊至淇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对安置点内的急症患者,医疗队当场发放药品,慢性病患者现场开具处方,指导其后期用药和治疗。
医疗队还积极与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院沟通,经院本部中医专家讨论后,制定出针对灾后消化道传染疾病、呼吸道传染疾病、皮肤病等的中医验方,提供给当地县医院应用。
集中宣教成效立竿见影
刚刚经历过洪水,民众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也越发明显。
为了让受灾群众尽可能掌握急救知识,队员们利用手边的条件,尽可能为受灾群众创造学习的机会。
淇县职业中专安置点就有这样的便利条件。
队员们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电子屏和广播站,每天将网上寻找的急救和防灾减灾知识滚动播放。
这样的科普宣教,很快便取得了成效。义诊服务台前,两位六七岁的小朋友主动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尝试七步洗手法洗手。
“七步洗手法,我们是从大屏幕上学习到的!”
重症ICU护士宋亨达把河南省人民医院ICU里的广播节目——重症之声,推广到了安置点。
“下面开始广播洪涝灾害知识,怎样做好灾后防病工作……”这是宋亨达在向受灾群众广播灾后疾病防控知识宣传。
为了不让宣教变成机械式的滚动播报,他还精选了舒缓的乐曲,定时插播,放松群众的心情,鼓励大家战胜洪灾。
淇县职业中专有大量的志愿者,其中大多是青年学生。护理部副主任刘纬华利用学生学习能力强这个优势,带领急救技能培训团队,举办自我防护意识与沟通技巧培训课堂,分批次开展现场培训。
心肺复苏技术培训期间,刘纬华突然发现一名偷偷哭泣的女孩,经过安抚了解到,女孩在高中阶段同宿舍的好友突发猝死。如果学了心肺复苏,同学就有可能活下来了。女孩对医疗队的培训充满感激,“希望你们能够在校园开展更多急救培训,在危急时刻帮到更多人!”
“孩子你放心,将来我们不仅仅要走进更多的校园,还会走进社区和其他公共场所,帮助更多人掌握这项救命的技术。”队员们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