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ICU里住俩月后,她约医护人员到武汉吃热干面

时间:2021-06-24

“你们这儿的热干面不好吃。等我好了回武汉,请你们吃正宗热干面……”开朗时尚的她在ICU里住俩月后,跟医护人员许下“热干面之约”……

生病前,她开朗时尚,爱说笑,爱打麻将,爱吃热干面;生病后,她戴着呼吸机在ICU躺俩月,万念俱灰。后来,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她终于重新站了起来,恢复了笑容。

漫长的几个月里,她到底经历了什么?康复后,她又为什么跟医护人员许下“热干面之约”?故事要从半年前说起。

颤抖着写下“让我儿子来接我……”

去年,家住武汉的杨奶奶查出了胆管癌,年底在武汉做了右半肝切除术。手术及放化疗降低了免疫力,术后一个月,她因胸闷得厉害被儿子接到郑州某医院治疗,被诊断为“免疫相关性肺炎及心肌炎”。治疗20多天后,杨奶奶的症状不断加重,戴上呼吸机住进了ICU,没想到一住就是50多天。

生活中,杨奶奶一辈子被老伴儿宠着,又有两个儿子的陪伴、孝敬。ICU里的孤独无望,让她备受煎熬,气管切开不能说话,她写字条“诉说”心声:“让我儿子来接我……我想跟家人在一起……”

看到她颤抖的笔迹,家人的心情沉重而焦虑。眼看治疗陷入困境,所在医院建议:转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试试吧,那里的重症-亚重症-康复一体化管理模式,创全国先河,专门助呼吸重症患者脱离呼吸机和管道,回归正常生活。

多方打听后,两个儿子把老人转诊到河南省人民医院。

50多天后重新开口说话,她说……

杨奶奶的入院诊断包括:免疫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依赖、肺部感染、念珠菌血症、胆管癌术后、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血压病、2级中危组、胆囊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胃肠息肉术后。

复杂的病情让人揪心!但成立5年多重症-亚重症-康复团队已帮不少长住ICU的患者成功拔管脱机,回归家庭,有的病情比杨奶奶还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资深专家马利军,医师孙贝贝、刘雅静、刘豹,呼吸治疗师李成等组成团队,经过严格评估认为,杨奶奶有希望拔管脱机,但需要本人和家人的良好配合。

他们为杨奶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一目了然。看到这份长达数页纸的康复方案,杨奶奶家人坦言:“看到了希望!”

住院第一天,医护人员给她戴上了语音阀,杨奶奶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她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们……”听到母亲久违的声音,两个儿子流泪了,他们想多陪母亲一会儿。

仅仅6天,心愿就实现了。在专业的治疗护理下,杨奶奶入院6天后就从重症转到普通病房,回到了家人身边。

拔管后的第一个心愿:吃碗热干面

虽然症状减轻,但脱机并重新站起仍是巨大挑战,要克服难以想象的痛苦。看着老母亲难受的样子,两个儿子于心不忍,不断对治疗过程提出质疑,甚至在间断脱机时,偷偷给老人戴上呼吸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病区主任况红艳、护士长闫秀文找来之前成功的康复案例,反复劝说,两人终于理解了医护的良苦用心,重新回到了配合治疗的正轨上。

不到一个月,杨奶奶先后拔掉了胃管、呼吸机、胸部引流管等,每天用轮椅推着老伴儿,在病区散步。老先生打趣说:“这辈子都没享受过这待遇。”

拔掉胃管后,杨奶奶迫不及待问医护人员:“我能吃碗热干面吗?”经过几天的调理,杨奶奶如愿以偿吃到了热干面,她说:“这的热干面不好吃,等我好了回武汉,请你们吃最正宗的热干面!”

住院治疗一个月后,杨奶奶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诙谐的“热干面之约”成为了医患深情的宝贵见证。

那么,还有哪些像杨奶奶这样的患者,适合“赋岁月于生命”的呼吸康复治疗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晓菊介绍,像脑血管病、慢阻肺、肺癌术后、外科术后出现肺不张和痰液增多等并发症的患者等,都比较适合。目前,在张晓菊主任带领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飞速发展,呼吸重症、呼吸治疗、呼吸康复、睡眠呼吸障碍、介入呼吸病学、肺功能6大单项技术,均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单修基地,未来将造福更多患者群众。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