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小婴儿由于在母体内受到严重感染,导致“毒血”流遍全身,出生仅2个小时就直面几场生死关……专家团队的救治方法全世界仅有2例报道。
新生儿遭遇严重感染
2月7日一上班,河南省人民医院PICU的医护人员就急切地期待着一个最新消息。如果一切顺利,仅有8天大的小婴儿当天就能撤掉“最强生命支持系统”ECMO,迎来新生希望。
这名小婴儿名叫云云(化名),在他尚未出生之时,不幸在母体内出现无乳链球菌感染,直白地说,就是血液被细菌“污染”,即脓毒症,这对新生儿来说是最为严重的细菌感染。
1月31日下午,云云刚出生2个小时,就因感染相继出现呼吸窘迫、低血压、低血氧等危险情况。虽然当地医护人员紧急抢救,但云云的情况却在不断恶化,开始出现更为严重的多脏器衰竭,尤其是肾脏衰竭。很快,云云开始出现浑身硬肿、持续一天无尿液等情况,这些都是严重感染的表现。危急时刻,紧急转院救命!
救治困难重重
2月2日凌晨3点多,生命垂危的云云被火速接回省医PICU。“刚来的时候,孩子水肿情况非常重,我们当即做好充分准备,给孩子连上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重建免疫系统。”主管医生、副主任医师程东良说。治疗前,孩子浑身硬肿,体重约4公斤,经过血液净化治疗,脱水后体重不到3公斤。没想到,刚解决了一个问题,更多险况却接踵而至。云云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一直无法维持,经超声检查,还发现其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结合患儿的情况及辅助检查,考虑云云发生了胎儿循环……
虽然医护团队紧急给予其降肺动脉压力药物及NO吸入等治疗措施,但令人焦虑的是,患儿血氧饱和度仍不能维持。为了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医护人员为云云紧急置管,启动“最强生命支持系统”——ECMO。情况总算暂时稳定了下来,但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怠慢,而是在科主任、主任医师史长松的带领下,进行科室大讨论,认真研究下一步救治方案。谁能想到,就在此时,新的状况又出现了!
云云很快出现黄疸,但常规的蓝光照射治疗却并不见效。不仅如此,造成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从一开始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很快演变成直接胆红素升高!再这样下去,孩子可能因为胆红素过高而影响全身脏器的恢复,加重多脏器功能不全。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换血!
“困难非常大,云云连着ECMO,ECMO支持下换血疗法并不能很好地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因为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不是抗体介导的溶血,且换血需要更大剂量的血制品,这些因素都将大大增加换血的风险。”史长松解释。
救治方法全世界仅有2例报道
一波三折、困难重重,如何才能救孩子的命?PICU医护团队查找文献发现,可以尝试在ECMO支持下进行血浆置换。但是为刚出生3天,体重不到3公斤的小婴儿进行这样的治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云云太小了,刚出生,体重不到3公斤,体内的血容量也就300毫升左右。而做这样的治疗,无论是ECMO还是CRRT,血液预充量都要100-200毫升,也就是说,孩子体内血液太少,达不到治疗的最低标准,这便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难点。”
程东良介绍,国内有ECMO支持下进行血浆置换的治疗报道,但患者都是成年人或者年纪较大的孩子。
据检索,为新生儿进行ECMO支持下血浆置换,目前全世界也仅有2例报道,国内并无相关报道。即便有先例,治疗也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和风险。
但为了能救孩子一命,医护人员只能大胆一搏。为此,PICU团队联合血液净化中心、新生儿科等,进行紧急会诊,反复研讨治疗方案,精确计算置换血浆量等。2月6日,经过充分准备,医护团队按照精准的方案为云云开始进行ECMO支持下血浆置换治疗。小小的云云被多名医护人员及各种高级生命支持设备保护着、包围着。医护人员顶着巨大压力、冒着多重风险为他进行血浆置换。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3小时后,在团队的默契配合下,成功为云云进行了首次血浆置换。次日,医护团队又为他进行了第二次血浆置换。而从他体内置换出来的血浆由于胆红素过高,呈现出酱油色!
治疗结束后,云云的高胆红素血症短时间内便降了下来,危机总算暂时得到了解除。在各种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的“保护”下,医护人员继续为云云进行后续对症治疗。终于,在新年来临之际,医护人员为小云云“抢”来了新生之机。2月7日,云云成功撤机ECMO;2月8日,云云成功撤掉呼吸机。2月28日,云云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恢复良好,转往普通病房。一个不到3公斤的小婴儿,一出生,便直面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硬肿症、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等,经历了呼吸机机械通气、一氧化氮吸入、ECMO、血浆置换、CRRT等治疗,直面几场生死关!
万幸的是,医护人员陪着他一路闯了过来!自此,国内首例新生儿严重脓毒症合并胎儿循环、多脏器功能衰竭经ECMO联合CRRT、血浆置换、机械通气、一氧化氮吸入等联合救治成功开展。小婴儿云云迈出新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