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疾病中这种病每年的致死人数位列第三。40岁以上者,平均每10人就有一人患病。然而,了解它的人却不多,患者就医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它就是慢阻肺。9月20日随着“河南省慢阻肺防治中心”落户省医,河南防治慢阻肺有了新开端。
防治慢阻肺
有了全省“专职机构”
9月20日上午,河南省慢阻肺防治中心启动及学术研讨会召开。会上宣布,新成立的河南省慢阻肺防治中心,正式落户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红霞,疾控处处长刁琳琪,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韩志伟,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邵凤民、副院长孙培春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为会议专门录制了视频,祝贺防治中心正式成立并落户河南省人民医院。
新成立的慢阻肺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健康中原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专项行动的重要实施机构,将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河南慢阻肺防治技术方案,致力于全省慢阻肺防治网络建设、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干预,加强学术交流、技术推广和业务培训等。中心还将与疾控中心及其他专病防治机构协作,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降低以慢阻肺为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危害。
黄红霞副主任说,河南省慢阻肺防治中心建设工作启动,是我省防治以慢阻肺为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新开端。希望省慢阻肺防治中心发挥专业优势和防治网络龙头作用,带领市县慢阻肺防治中心和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的呼吸科,发扬伟大抗疫精神,扎实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邵凤民院长表示,鉴于省医呼吸科长期以来以及疫情期间在我省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此次河南省卫健委批准我院成立省慢阻肺防治中心,是荣誉也是机遇。希望呼吸科抓住机遇,同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造福患者群众。
群众对慢阻肺危害的
认知远远不够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患病率、死亡率高、知晓率低的特点,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河南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10.1%,慢阻肺是死因排名第三位的疾病。城市慢阻肺患者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约11744元,每年因病平均误工达17天。公众对常见呼吸疾病知晓率远低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就医时往往已是:中晚期,且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依从性差。
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同样刻不容缓。吸烟和空气污染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为20%-30%;
?而被动吸烟会导致成年人慢阻肺的发生风险增加10%-43%,空气污染也是慢阻肺高发的因素之一。
通过各方积极努力,我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专业人员缺乏、监测设备不足、治疗药物较少等情况。
健康中国行动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列为十五项专项行动之一,出台了政策,加大了投入,增加了项目,重视了培训,为综合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坚强保障。
我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将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健全防治体系。二是开展筛查干预。三是强化宣传。四是建立完善疾病监测系统。
呼吸内科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是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修及单修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河南省呼吸疾病诊疗中心、河南省呼吸内镜质控中心、河南省呼吸医学中心。
医院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开展专修、单修、专培工作,形成由院士团队、本院专家团队组成的专业培训队伍,可完成远程培训、远程会诊、示教、跟诊等人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肺功能检测技术;2.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干预及管理策略;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监测等。
河南省慢阻肺防治中心主任由张晓菊担任。医院将设置专职人员负责中心日常工作,在全省慢阻肺防治网络建设、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管理等方面发挥示范指导作用;提升基层早期筛查干预能力;促进全省慢阻肺防治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