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持续低烧、找不到原因?可能是这个问题……

时间:2020-07-09

如今,“发热”是一件令人相当苦恼的事,尤其是怎么也找不到原因的发热,坐立不安,非常闹心,体温长期处于低热,又检查不出毛病,该怎么破?快听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专家拆解


持续37.3摄氏度的少年


赵锦今年上高二。学校复学后,学习骤然紧张,最近他一直莫名低热。一般都是上午不烧,下午开始升温,体温刚好是37.3℃的“临界点”。体温最高时37.4℃,偶尔37.5℃。其他没有任何异常或不适。赵锦觉得没什么,他的爸妈却急坏了,带着他先后到县医院、市医院及一家省医院肺病科、感染科,血清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及抗体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检测、抗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能做的检查做了个遍,结果却均显示正常!赵锦的爸妈还了解到,赵锦也有别的同学存在类似情况,回家按感冒治疗没有效果。一家人愁得吃不下睡不香。


日前,父母带着赵锦找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肖二辉。


肖二辉一见神采奕奕的赵锦,经过一番详细诊断,果断地告诉他们别紧张,别焦虑,赵锦这种情况很常见,并没有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低热,不需要特殊处理,大多属功能性低热。肖二辉说,近期,像赵锦这样的情况在发热门诊很常见。家长带着到处看门诊甚至住院,做了很多检查都没事。


几天时间,肖二辉已经接诊了20多例。患者中,学生居多。


有的家长焦虑到每天无数次给孩子量体温,水银体温计都摔破好多个。“我们在为患者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发现大多数都是功能性低热,一般是由心理压力引起的,对于学生而言,往往和学习、考试等压力较大有关。”肖二辉说。功能性低热是由非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低热,有时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用手摸患者的皮肤,仅有轻微发热的感觉,体温常在37.4℃~38℃之间,持续2周以上,中医学称为“微热”。来就诊的孩子一般性格内向,平时不愿跟家长、同学交流,有了心事、压力自己闷在心里;或者家长过度施压,孩子心理失衡。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可能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


确诊后心态平和少干预


那么,遇到持续低热的情况,家长、孩子应该如何应对呢?肖二辉说,长期低热分器质性疾病所致和功能失调所致两大类。器质性疾病所致低热以慢性感染最常见,如小儿结核病、慢性鼻窦炎等;非感染因素包括小儿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应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病。功能失调所致低热中,主要包括原发性低热(体质性低热),夏季热,感染后低热,月经前期、妊娠期低热及其他低热。功能性低热的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诊断功能性低热时,必须完全排除器质性疾病,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态观察后才可确定。肖二辉提醒,对于功能性低热,不能盲目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退热,反而会带来不良反应。家长、孩子要把心态放平和,不要打乱正常的学习生活,更不要过度焦虑和干预。可酌情使用中医治疗,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发热症状。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