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找医生看病时,带对这些能让你事半功倍

时间:2020-06-19

找大医院的医生看病时,很多患者往往已经多次就医,各种检查、诊断结果,也已经相当全面。这些资料,到底是可有可无的鸡肋,还是帮您高效就医的得力助手?这取决于您对资料的“管理能力”。今天,医生手把手教您,怎么携带病例资料,能让就医变得事半功倍。


先来看几个熟悉的门诊场景:

以上场景都是很多临床医生经历过的真实瞬间。


医生只好尴尬而耐心地解释:主任一天门诊要看那么多患者,下次见到您不一定记得;口述检查结果正常不能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凭据,空口无凭;另外,医生默默看您翻包时心里很崩溃,后面还有很多患者排队候诊……


病历资料一定要随身携带


很多人认为:反正去医院还需要做检查,为什么要带以前的病历资料呢?


医生每天接诊很多患者,很难把每位患者的检查结果都记住;在门诊初步诊断需要住院后,住院部医生还需要把病历资料再详细询问和整理,有时还需要其他科室医生会诊。疾病发展是动态的。结果正常的检查能帮医生前后对比为,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疾病诊断时,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等资料缺一不可。临床医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原始的X片、CT或MR片等,不仅只看纸质报告。有些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病相关资料往往较多,如果顺序很乱并且缺漏,需要花很大功夫来理清病情变化。


这么整理病历资料是“就医高手”


那么,看病前应该怎样高效地整理病历资料呢?


入门篇:将各种纸质资料分类,按时间先后顺序装订,上面为最新的。手写门诊病历尽可能在一个病历本上。影像片子可以分类装在袋子里,并于片子角落处用胶布或贴纸等注明日期和片子序号。影像片子对应的纸质报告不需要和片子放在一起,而应该按顺序整理收纳好,和纸质病历资料放在一起。有些检查结果医院会给刻录成光盘,那就需要放在光盘专用保护盒里,写清楚时间。


进阶篇:某些重要资料,可以拍照或扫描,以电子版形式作备份,按时间顺序命名、分类。就医时可用手机、电脑等呈现给医生。对于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由于医生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动态观察判断病情变化,可以借助excel表将这些指标记录下来,方便医生看出变化趋势。记录每次关键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变化,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波动、药物的调整情况等。病历资料电子化备份后,原始纸质资料和影像片子仍应仔细保存,以备必要时核对查询。


看病时拿出您用心整理好的病历资料给医生,会提高就诊效率,而获益最大的是您自己哦!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