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透视眼、稳定手……创伤骨科河南省内首秀刷爆媒体

时间:2020-06-09

昨天,一个有着“透视眼”和“稳定手”的完美医生小助手刷爆了媒体。

在它的辅助下,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团队成功完成了全省首例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


术中全程智能监控,实时反馈手术质量,一次性准确置入固定螺钉,仅2厘米的微创手术伤口,缩短了近50%的手术时间……安全、精准、微创、快速的外科手术成为现实。


首秀:全能机器人“上岗”


6月3日上午9点,河南省人民医院E36手术间里,一名19岁的右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正在这里接受手术。

与以往不同的是,一条运动灵活、操作稳定的机械臂正在为她精准建立手术通道。


一旁的屏幕上,不仅清晰明了显示着这位患者的骨折位置、规划手术路径,还实时跟踪显示手术情况。


对于已经进行了无数台类似手术的创伤中心主任刘涛来说,这台手术很有新意,因为从手术方式到固定方式都是全球领先。


手术机器人名为“天玑”,是全球唯一一款创伤骨科机器人。有了它的帮助,医生们的位置从手术台移至电脑边,身份由“操作者”变成“监理人”。

他们将患者三维扫描影像传输到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工作站,在计算机操作界面中,根据扫描影像完成螺钉置入位置、方向及长度等手术规划,然后指挥机器人机械臂一一落实手术规划。


更令人称赞的是,“天玑”机械臂进针置管是一次到位,不用反复探寻,医生按此定位完成了螺钉置入操作即可。


“以往这种手术,医生要剥开皮肤、肌肉直到暴露骨折位置,手术切开较大,关键是植入固定钉时,没有透视眼的医生,只能根据手感反复尝试,精准与否全凭医生经验。考虑到患者才19岁,以后还要当母亲,我们反复研究,要给予她创伤最小、损伤最低、对患者未来生活最有利的治疗方式。”刘涛说。

最终,刘涛主任团队顺利完成了“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术。手术切口仅2厘米,出血只有10毫升。

手术还采了国际领先的股骨颈骨折固定技术——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这项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而且还提高了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率,尤其针对年轻患者减少了关节置换的发生率。


解密:医生的完美搭档


安全、精准、微创、快速的手术是外科医生的追求。但是碍于人体局限,医生有时空有一身好武艺却无法准确施展。此时,机器人就成了医生身体的延伸。正如天玑骨科机器人,就为医生增添了“透视眼”和“稳定手”。

天玑骨科机器人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构成,分别相当于医生的手、眼、脑。


“天玑”的“透视眼” 和“稳定手”装置,解决了骨科手术领域的3大技术难题:视野差、精准难、不稳定。


例如,光学跟踪系统不仅透视洞察着肌肉骨骼的每一个深处,还实时监控每一个手术环节;机械臂运动灵活、操作稳定,能达到亚毫米的精度;而主控电脑系统能够智能传达医生的想法给以上两个设备,帮助医生进行“路径规划”。


术中,这个智能助手还能跟踪患者术中的移动,手臂位置能够自动补偿移动位置,保障手术路径与计划路径一致,误差可以控制在0.5毫米以内,非常精准。


刘涛介绍:骨科手术机器人是推动精准、微创手术发展的核心智能化装备,其能够从视觉、触觉上为医生的决策和操作提供充分支持,扩展医生的操作技能,术中还可以及时评估质量。


“天玑”机器人全方位、全骨科的精准自动导航系统,适用于骨盆、四肢、脊柱等复杂骨折治疗。它在临床的应用,打开了创伤治疗的新局面,较大程度减轻了患者的伤痛,加速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未来,骨科会朝向数字化、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省医创伤中心也将紧跟时代步伐,为提高我省精准诊疗能力助力增辉。


常态:机器人助力更多患者受益


人工智能时代,为了让患者感受到科技之光,享受更多智慧医疗服务,河南省人民医院一直在智能化医疗装备方面持续发力,在全省率先开展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于临床的新业务、新技术。


2017年6月6日,能帮助肿瘤科医生提供诊疗建议的“沃森智能肿瘤会诊中心”正式落户省医,如今已经帮助众多肿瘤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案。


2017年10月16日,省医作为华中地区首家医院引进了脊柱手术机器人Mazor。在它的辅助下,医生可先在术前重建患者3D脊柱模型,360度分析解剖结构,综合定位精确度小于1毫米。


2017年10月23日,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于一身的贴心导诊机器人——晓医正式上线,平均每天解答200条目就诊咨询。


2018年7月,国际首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生——“嵩岳”医生,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省立眼科医院(省眼科研究所)“坐堂问诊”,最快5分钟就能拿到结果,准确率在90%以上。


2017年12月,全省首个肺结节导航系统LungPoint帮助省医医生在患者迷宫般的支气管树中快速找到病灶。

2018年8月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团队运用中原首台“慧思考”机器人,成功为一名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置换髋关节,当时在河南尚属首例。


2019年12月5日,河南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一位胃癌患者成功实施根治手术。它代表了世界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是医院与国际最尖端微创手术平台接轨的里程碑。


……


如今,省医机器人辅助诊疗已经成为常态。未来,还将有更多高科技、智能化的装备“加盟”,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守护健康。(宣传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