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疼痛,容易发生,又容易被误解。不少人自认为了解,因而耽误了病情;许多患者轻信所谓“偏方”,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这就是——肩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肩膀疼”。流行病学统计显示,16%-21%的人患有肩痛,几乎每5人就有1人遭遇过肩痛。这是发病率最高的疼痛之一。
“肩膀疼?还用问吗,肯定是肩周炎呗!”“是太累的缘故吧?没事,歇两天应该就恢复了。”“听说隔壁美容院有种按摩,专治肩膀疼,不妨去试试啊。”……
像以上的对话中,对于莫名出现的肩膀疼,不少人都是这么处理的。可惜,其中99%都是错误的。
近日,来自商丘永城的王先生匆匆赶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二病区寻求治疗,只因为:一年多时间里历经数十次治疗,肩膀疼不但没有缓解,甚至已经到了不能动也不敢动的地步。
越治越疼,真相却是……
负责接诊的省医康复科二病区主任庄卫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后,不禁皱起了眉头——类似王先生这样的病人,在他的病区早已不止一个。

庄卫生判断:这又是一例因为肩膀疼被耽误的病人。
王先生今年55岁,在当地经营一家包子铺。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一直以来他都坚持亲自上阵。
直到一年前,他隐隐觉得右侧肩膀活动起来有点别扭,轻微疼痛。因为不严重,所以没太当回事,依然每天起早贪黑干活。久而久之,肩膀的疼痛也越来越明显。
“后来疼得厉害,我以为是累着了,于是就休息了几天,以为歇歇就能恢复了。”王先生回忆说,“歇了几天后,肩膀一活动感觉还是疼,身边朋友都说有可能是得了肩周炎。”
“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看着网上的资料,再对照自己的症状,似乎每一条都符合,王先生越发坚信,自己肯定患上了肩周炎!
随即,王先生开始了一场与所谓肩周炎的漫长较量,整个过程持续一年。如此折腾和反复,让他始料不及。
贴膏药、做按摩、推拿、拉伸、熏蒸,甚至电击,他全部做了一个遍,肩痛还是不见好转。一狠心,决定尝试所谓“独门偏方”——给肩膀放血!
几经折腾,后果很严重,王先生的胳膊几乎完全不能动弹了,一到夜里,经常疼得撕心裂肺,紧急去当地医院疼痛科治疗。
考虑到病情严重,在家人陪同下,王先生慕名赶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

庄卫生及主管技师王笑林诊断,困扰王先生的肩痛,并不是肩周炎,而是——肩袖损伤。对许多患者而言,这是一种极容易被错误当成肩周炎的肩痛疾病。

“论民间知名度,肩袖损伤远不及肩周炎,但它却是一种既常见又隐蔽的疾病。”庄卫生介绍,“超出许多人预料的是,肩袖损伤很难单纯通过休息就自行恢复,因为肩袖和肌腱的自身血供较少,自体修复难度大,越休息、越不活动,就越容易加重黏连,一旦误当做肩周炎治疗,往往适得其反。”

肩袖损伤往往与运动方式不当、过度错误用力、外界创伤等因素有关,庄卫生判断,王先生经营包子铺时每天都要重复上百次的“端笼屉”动作,是导致其肩袖损伤的重要因素。
特色技术,一招制敌
结合超声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庄卫生团队决定为王先生实施一项治疗肩袖损伤的特色技术——超声引导下PRP注射。

该技术的核心,主要是通过抽取患者体内静脉血液,经过离心处理后,经超声引导实施注射,促进受损组织实现修复。
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PRP,是指通过离心方法从患者全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液,含有高浓度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该项技术具有更精准、痛苦少、安全系数高等优势。
考虑到王先生病情的严重和复杂,进行相关康复活动已经不可能,庄卫生团队首先对其行麻醉下无痛松解,对黏连部位进行妥善处理,解决肌肉疼痛抗拒问题,患者全程无痛。

随后进行超声引导下PRP注射,并为王先生量身定制了专属康复动作和恢复方案。不到一个月,王先生的肩膀已经活动如常,疼痛感几乎消失,在叮嘱其后续康复事项后顺利出院。
“肩膀疼不是小事,有时甚至与颈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复杂原因有关,而且许多肩痛并非单纯的肩周炎,肩袖损伤同样值得警惕和重视,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庄卫生提醒。

截至目前,超声引导下PRP注射技术已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二病区成熟开展,居省内领先地位,获得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开展以来实现了“零技术差错、零医疗事故”,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肩袖损伤治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