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河南日报:河南省人民医院 医防结合,做强做实公共卫生建设体系

时间:2020-03-20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及新近拔地而起、建成投用的新冠楼,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的主战场,经受了历练和考验。17年前因抗击非典而组建成立的感染性疾病科,2年前在全省率先打造“医防结合”模式下的公共卫生医学中心,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紧急建成投用的新冠楼……从初始亮相到行业引领,从夯实基础到高端智能,从科学规划到高瞻远瞩,河南省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建设体系备受瞩目。


新时代新担当


15天建成新冠楼,彰显河南“火神山”速度


2月18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西隔壁的新冠楼正式建成投用。这是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次性建成标准负压隔离病房最多的应急专用病房楼。它的建成投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承载特殊的职责与担当。


此前,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省级定点救治医院,省人民医院经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按照省卫健委要求,加急建设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新冠肺炎救治应急专用病房楼。为了尽早投入使用,该院申请疫情时期加急绿色通道项目,筹建工作小组和承建单位双双立下军令状,进度任务精确到每个人、每台设备,交叉排班、多工种协同,最高峰时超过180名施工人员“火力全开”。


经过15个昼夜24小时不间断施工,新冠楼正式建成投用。建设工期不仅彰显出河南的“火神山”速度,内部配置更体现出感染防控的高标准、严要求。紧邻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方便患者快速转诊转运;与院内的河南省急救中心保持互联互通;33间标准负压隔离病房,能够确保空气流动“只进不出”,确保患者呼出的带菌空气不会对外界造成污染;病房专设气体处理设施,将有效处置室内的带菌空气。


新冠楼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救治标准,实施医护人员和患者活动空间、交通路线分区分流,拥有独立的传染病患者转运救治通道;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半清洁区、清洁区,在病房楼南侧单独建设医务人员工作区;专用病房产生的医疗和生活废物全部按医疗垃圾处理,设有专用垃圾箱和暂存站,实行专人管理、专用通道、专车运输、专业公司处理;专用病房产生的医疗废水,设有专用管道、专用沉淀池,经灭活消毒处理后达标排放;病区内不同区域空气压力不同,保证空气由洁到污单向流动;缓冲间门与病房传递窗均为双向互锁设计,两侧门不能同时开启,保证各区域压力不受影响;配备多模式(过氧化氢干雾、等离子、紫外线)智能空气消毒机器人,可自动对空气、物表进行日常和终末彻底消毒。


大楼还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可运用5G技术构建多样化的医疗应用场景,便于通过视频及图像交互来开展诊断与指导;搭建点到点、终端到终端的远程会诊网络,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实现联防联控指挥中心与该院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中心及与各地市分级诊疗分中心的远程会诊;引入网络探视系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建立视频连接,让家属、医务人员通过网络实现和患者的语音、视频交流。


入住新冠楼的患者均实行一人一病房,单设卫生间,设有呼叫、视频对讲探视、食品物品传递配送、专用电梯等服务系统,“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未雨绸缪


两年前建成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率先打造“医防结合”模式的标杆和典范


新冠楼建成投用速度之快、标准之高、功能之全,受到业内广泛赞誉。而这一切,都是有备而来。近年来,省人民医院着力打造“医防结合、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建设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开了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2017年,根据共建协议,河南省人民医院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托双方的资源整合和综合优势,携手打造集“全省公共卫生医师临床教育基地,卫生应急综合处置研究和作业指导中心,重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管理和精准诊疗中心,公共卫生疫苗/药物/试剂研发临床评价中心,健康管理和风险评估中心,医疗卫生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实验室平台,公共卫生政策创新研究和实验基地”于一体的河南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


2018年6月1日,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核定床位147张的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八层单体综合楼建成投用。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升级为省医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正式搬迁入内。至此,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成为全省唯一的集公共卫生防控、感染病诊治、重症ICU于一体的重点单位,也是全国领先的规范化合理化病房。中心通过临床和预防学科的有机结合,把一级疾病、二级疾病、三级疾病的预防措施有效衔接起来,从生物、社会、心理3个方面制定综合措施,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程、全时治疗和管理。


其实在筹建之初,中心就将目光瞄准了医疗临床与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机构的携手,通过数据共享、实验共享等形式,创新公共卫生发展模式、助力医防有机结合,推动“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的医学模式转变。中心设置了省内首间感染性疾病重症监护病房,拥有先进的层流和负压治疗单元,为烈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紧急救治提供了“从病例报告到康复出院”的一站式安全治疗保障。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实行专楼专用,1月27日实行全楼封闭,作为新冠肺炎防控的专用区域,加强留观、隔离、重症病人救治管理。1层作为发热门诊、2层作为实验室、3层作为隔离病房、4至6层为留观病房、7楼为医务人员工作及生活区、8楼为重症病房。其间,中心邀请省卫健委专家来院指导专用病房设置、发热患者就诊流程、防控措施落实等,进一步完善了功能分区和救治流程。建成投用之初就设置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成为此次“联防联控—发热患者远程会诊中心”所在地,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基层诊治,实现了对全省定点救治医院的远程会诊及帮扶指导。


高瞻远瞩 着力重塑公共卫生医学管理体系


2003年,为迎战非典,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组建成立。尽管当时条件简陋,但医院依然制定了严格的流程,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给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配备了力所能及的最好防护,取得了抗击非典的最后胜利。


2018年,伴随国家卫生健康政策的推动,省医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拔地而起,建成投用。这个“前线中的前线”经历了多重考验与挑战,在今年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疫情防控救治交上一份亮丽的答卷。


2020年,与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并肩作战的新冠楼火速建成,正式启用。


“新冠楼”这一名字,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在疫情防控时期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建设新的高标准疫情防控设施的见证;体现了百年省医在新时代的新形象,展现了新的速度,彰显了新的担当;进一步彰显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深刻诠释了人民医院“为了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品牌形象。


在党委书记顾建钦看来,经历了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考验和挑战,将进一步推动大医院公共卫生医学管理体系的重塑。“强化前瞻性顶层设计、做好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机制、建设整合型公共卫生物资储备与流通保障体系、积极主动开展国际合作、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作用,是七个关键步骤。”顾建钦说。


顾建钦表示,借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的经验积累,针对公共卫生危机所特有的突发性、非预期性、原因多样性、危害直接性、发生隐蔽性、紧迫性、全球流动性和社会危害严重性等特点,省人民医院将继续致力于高效预防和妥善处置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继续推进感染防控领域的“医防融合”,探索重塑更为高效的公共卫生医学管理体系和医疗健康服务生态系统,为保障全省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