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河南省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医生讲述:我们是这样战胜病毒的

时间:2020-02-18

抗击新冠肺炎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总有人要冲锋陷阵

与病毒零距离对阵

在定点救治医院

收治患者的隔离病房

就像战场的最前线

医护人员每天都要身着“盔甲”

与病毒展开凶险搏斗

他们如何克服种种难题

取得一个个治愈的胜利?

河南省人民医院5位感染科医生讲述了见闻和心得。

他们均为首批进驻隔离病房的医生。


肖二辉(副主任医师)

这个时候,没有人找借口

疫情刚开始时,我们主要是参加关于疾病诊疗和个人防护方面的培训。后来每天早上7:30早餐,8:30左右医师晨交班,然后查房,远程会诊。中午12:00左右吃饭,下午有基层医院的远程会诊。


我是二线值班大夫,门诊医师对把握不准的患者,必须弄清楚属不属于疑似病例,要不要收住隔离病房,或者需要安排到哪个科室就诊,他们会打电话商量。尤其是晚上,患者比较多,夜里电话一个接一个。我在一线待了大概2周,病房里我主要负责一、二、三病区,收的是疑似患者,大部分都是比较轻的。


同事都比较辛苦,但是比较积极、乐观,大家集体战斗,没那么恐惧,没人退缩。我们老主任尚佳最操心,也最辛苦,大事小事都要考虑,眼睛肿得都睁不开了还要坚持在第一线,从疫情开始到现在都没休息过。护士姐妹也非常辛苦,要护理患者,要抽血,要采集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她们与患者接触得最多、最密切,风险也最大。


后勤保障也很到位,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对从武汉过来的夫妇,夫妻两个都是确诊患者,要求住到一个房间,方便照顾,还可以相互鼓励,后来我们就想办法把他们安排到一个房间了。也有的患者嫌营养餐“没味儿”,要求吃肯德基汉堡,我们也都在保证营养健康的前提下,酌情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为了方便穿防护服,我们的美女护士把长长的秀发都剪掉了。


护士绝大部分都是30岁以下年轻人,有的还没结婚,有的刚结婚,有些孩子才几个月,如果说找借口,都能拿出一大堆理由,但是没有。


彭真(主治医师)

希望我的战友,一个都不能少

原本,在这个春节放假的七天里,我们6个小伙伴商量好,准备轮休一下。1月23日上午,我查完房,陪一个病人去B超室做完射频消融治疗,脱下工作衣时,已经下午1点。我准备去吃饭,突然接到紧急集合命令。领导宣布,感染科病房变成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开始24小时不停歇筛查疑似新冠肺炎病例。而我,直接进入发热门诊。甚至没来得及和刚从山西回郑州的老公说一声。


最开始,我和同事一起,在发热门诊轮番值班。四层的防护衣,每班6-8小时不间断接诊。每一次,我都觉得熬不到下班的那一刻,没有时间看手机,甚至没时间和家人报一句平安。


每次脱下隔离服,手掌都肿胀发白,疼得不敢碰,有些地方已经裂开。但为了消毒,每脱下一层防护衣,都要洗一次手。那一刻的感觉,有点不真实。每次大家一起调侃,我们现在是VIP待遇,天天汗蒸,有利于塑形减肥。


其实有时也会害怕,也会哭,但接到调到隔离病房工作的命令时,我和同事都没有犹豫就上了。在抗疫中,一线医护很受关注,这里面有我的导师,我散落在各地的同学。偶尔,我们会发微信报下平安,但更多时候,都是失联状态。


在隔离病房,除正常的医疗工作,最重要的是沟通。


无论是十四五岁的中学生还是80岁的老奶奶,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向他们及家属解释病情,加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决心。因为和家属多是电话沟通,家属问得很细,电话多在20-40分钟。长时间穿防护服、带口罩帽子和防护面屏,导致耳朵经常听不清楚,眼睛周围也都红肿。


虽然很累,也有风险。但每次有疑似病人核酸检测阴性,达到解除隔离标准时,我都从内心深处为他们感到高兴。


有些遗憾的是,爸爸妈妈为了等我回家过年,菜堆满了阳台,我却爽约了。老公常年驻外,刚回到郑州,连一顿团圆饭都没吃,就接到我要封闭的消息。孩子刚满6岁,每天发视频给我,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我一和他说话,就要哭。最后索性也不联系了。希望孩子长大后,会为这样的妈妈感到骄傲。


这个春节,对全国感染科同仁来说,都是忙碌的。感染科本身就承担着传染病的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救治措施的职责。希望我们能早日结束战斗。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康复。


也希望我的战友,一个都不能少。


张乾(主治医师)

查房时,我会重点关注这类患者

在隔离病房,由于内心的恐惧,加上没有家人的陪护,部分患者刚进病房时情绪不稳定。我接收过比较焦虑的病人,刚来病房,他们就会问我们:“医生,我会不会死?”查房的时候,我会重点关注这个病人,多跟他聊天,休息的时候给他打电话。这样,他的心情就会平和很多。


还有的患者家庭条件一般,担心治疗费用难以承担,于是,我们把免费救治政策,从头到尾详细讲给他听。


隔离病房里的患者如果有需要,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尽量满足。有患者在查房的时候告诉我,想吃家里人做的饭菜,问我能不能让家人送进医院。我当时就说,我来反映,如果有条件,会尽量满足,让他等我电话。


出了隔离病房,我就和领导反映了一下,经过商讨,在确保符合治疗要求和安全的前提下,同意了他的请求。当天下午,我就打电话跟他说,让他告诉家里人,把做好的饭菜送到医院,写上他的名字和病区,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饭菜送来隔离病房,再由护士送上来。


牛垚飞(主治医师)

用肢体语言传达爱,用眼神交流爱

疫情发生后,我们医院、我们感染科也为这次战役做足准备。首次面对这场战役,能够冲在抗新冠肺炎的一线,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是义不容辞的。


从1月24日之后,发热门诊迎来大量患者。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疑似患者需要留观、住院处理,于是感染科4、5、6楼就收入了大量疑似患者,我主要负责5楼疑似患者的处理,最多的一次24小时内接诊了14人,工作强度还是挺大的。


我们穿防护服在病区内工作一干就是6小时,因为上厕所就得作废一套防护服,所以尽量不喝水,再渴也忍着。隔离病房里,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我们每天都会正常查房,让患者能够看到我们,用肢体语言传达爱,用眼神交流爱;通过电话和患者沟通,尽可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周某,有明确武汉相关接触史,于1月24日留观隔离,体温轻度升高,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肺部CT正常。通过3天抗病毒、清热解毒等对症治疗,患者逐渐体温恢复正常。当我们准备解除留观时,复查血常规患者仍然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胸部CT可见磨玻璃影形成。于是我们给患者进行核酸检测,提示核酸阳性,确诊新冠肺炎,转入3楼确诊病房,继续治疗。


患者彭某,有明确武汉相关接触史,于1月31日住院隔离,有呼吸困难表现,氧合指数250毫米汞柱,2月2日确诊为新冠肺炎,符合重型患者,立即给予深静脉穿刺。在这身厚重的“战袍”下,操作都变得没有那么容易。戴三层手套,穿刺要多次反复触摸血管,不知不觉会汗流浃背,汗水蒸腾中护目镜会出现水雾,视野会变得模糊。但是我们并不畏惧,因为我们的敌人是一致的,我们的愿望是相同的。最终深静脉穿刺成功之后,立即给予床旁血滤治疗清除炎症风暴……


我们是一个充满正能量、有大爱的集体。隔离病房里,我们的关爱时刻上演着。虽然这次任务比想象的繁重,困难重重,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佑航标(主治医师)

家人都支持我投身一线

因为我之前是感染ICU的医生,每天很多时间都是和患者家属谈话沟通。疑似患者大都紧张焦虑,沟通问题不大。我们每位医生的工作手机都有患者的微信,他们随时可以用语音、文字与我们咨询沟通。之前看的轻症患者居多,也可能是治疗比较及时。


家人都支持我投身抗疫一线,做好防护,国家有难,能做一点贡献是应该的。我们和每一个立足本职岗位做好自己工作的保安、民警、环卫工人、社区工作者、疾控人员、检验人员、后勤人员一起并肩战斗。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