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朝阳送走落日,日日重演,如此这般。这个春节,疫情带来了考验与挑战,却带不走我们的坚毅和勇敢。在人类发展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没有翻不过的山、迈不过的坎,面对疫情,我们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急诊医学科主任秦历杰:疫情来临,冲在最前面的,就应该是急诊人
1月20日(农历腊月26),接到疫情指令,急诊科全体主任护士长取消休假,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实行24小时带班领导负责制,秦历杰主任表示:“做好打硬仗的准备,要过一个艰苦年!”
“尽管我也很想去前线支援,但是后方阵地也需要有人固守,同志们需要我!”秦主任主动承担了春节的值班任务,“虽然去不成武汉,我们急诊也是一线!”
那时候,新型肺炎的诊治流程和排除标准还没有明确,秦主任带领大家学习武汉医院的优秀诊疗模式,共同梳理流程。不吃饭、不睡觉、加班加点都是常态,在科室最忙的时候,看到大家要求加班的心愿,秦主任骄傲地竖起大拇指,“你们是好样的!”
急诊医学科护士长臧舒婷:大量发热患者涌入急诊 要确保安全防护
随着疫情进一步升温,急诊收治的发热患者越来越多,臧护士长最关心的是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的安全。然而,应急物资非常紧缺,她就亲自跑到医疗耗材市场,挨家挨户地求购。“在疫情面前,一线医护人员非常辛苦,压力也很大,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坚强的后盾!”臧护士长的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
“不论我们冲到多危险的前线,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臧护士长就在我们身后,默默支持和鼓励着我们……”
急诊院前急救科主任张培荣:认真做好新冠及疑似病例筛查工作
“预检分诊筛查严格遵照第五版诊疗方案执行!”这是张培荣主任给急救医生和分诊护士开会时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急诊是患者入院的第一道程序,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如果我们守不好这第一关,我们该怎么向医院交代!”
张主任上班的时候主动承担起发热病人的诊治工作,下班之余就在家查阅文献指南,她一门心思地扑在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利用晨交班的时间为医生护士培训最新下发的诊疗文件,并发到工作群里让大家认真学习。
“张主任永远都是这么豪情万丈、热血澎湃!”党员护士宋金领如是说。
“每天看到张主任穿梭在抢救室和分诊台,她精神饱满的样子和走路带风的身影,都会带给我们莫大的力量!”
急诊ICU主任王龙安:援鄂之行义无反顾,不打无准备之仗
“疫情初期,急诊科每位党员都已经写了请战书。前两天看到河南准备增援湖北的消息,我早已做好了时刻上前线的准备。”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主任、主任医师王龙安说。
作为曾经抗击过SARS的急救专家,王龙安一直在进行专业知识储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倡采用中医方法辨证论治。作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龙安希望,此次武汉之行能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救治的作用,早日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党员护士赵华:病毒妄想伤害我的战友,我第一个不同意!
党员护士赵华和导诊王兆玉主动承担疫区接触史患者的检诊、引导工作,“我有抗击非典的工作经验,我自愿来加班!”
在急诊奋斗了20多年的老同志赵华工作细致认真,“问诊的时候,我会多问几句,坚决不能漏诊。”身穿防护衣,上厕所不方便,她就不喝水,一天不停地说话,她嗓子嘶哑着,每发一个音,喉咙都刺痛不已,还在坚持上班,她对这工作了半辈子的“战场”有着特殊的情感,“病毒妄想伤害我的战友,我第一个不同意!”
导诊党员王兆玉主动承担指引发热疑似患者就诊任务。发热通道,她每天要走无数个来回,腿跑肿了,像灌了铅,累得腰疼,带着护腰,仍坚持工作……
护士张祁:等疫情结束了,我回家好好陪你们
护士张祁是科室公认的最热心、最有担当的男孩,不管是抢救危重病人,还是有什么脏活累活,他都第一个抢着干。作为护理组长,他统管全局,病人的病情变化、检查结果、用药,他都了如指掌。在他的队伍里,“有祁哥在,就很安心。”
在科室需要固定组员出诊发热和疑似感染的患者时,他第一个报名,搬去了医院,不出诊的时候就自我隔离。此时的他和四岁的女儿和刚满十个月的儿子已经半个月没见面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等疫情结束了,与支持自己的妻子和许久未见的孩子紧紧相拥…
医生任佳:年轻的急诊精神
任佳刚出院,就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她是科室最年轻的医生,认真负责,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我的身体已经没有大碍了,作为党员,我不能退缩!”她这次也报名出诊发热或疑似患者,和护士张祁、司机史向军作为院前急救团队承担了科室最高风险的工作。秦历杰主任嘱咐他们:一定要做好防护,保证安全!
党员医生崔英杰:责任在肩,怎能后退
与患者接触距离超过一米是相对安全的,但是重症患者需要抢救的时候就顾不上这些了,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这些操作产生的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都是最危险的传播源,崔医生深知这一事实,但是他还是主动申请负责疑似或确诊感染患者的抢救工作,“作为急诊科医生,责任在肩,怎能后退?就像救火时无畏的消防勇士,抓捕罪犯时勇猛的特警战士,疫情来临,冲在前方的就应该是我们,这是医者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急诊科党员医生王鹏:我坚信这场“战疫”我们一定会赢
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人谦逊,认真负责。为打赢这场硬仗,更是绷紧了每根神经,没有半点松懈。
媳妇在金水区总医院下设的凤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目前怀孕39+1周,预产期2月18日,节前由于疫情开始严重,她义无反顾的取消休假,坚守在一线。
他们的大女儿丫丫今年4岁,照顾孩子的任务只能交给父母,幼儿园停课,要求家长每天陪孩子玩游戏,做手工,录视频后手机打卡。他只能向老师请假“我们都在医院上班,这个春节没有假期,丫丫不能按时打卡,请老师原谅。”当问他是否觉得很辛苦时,他微笑着说:“我辛苦一点,媳妇辛苦一点,老人辛苦一点,孩子委屈一点,都不是问题,没有我们的国,哪有我们的家,有国才有家,更何况我们还是共产党员,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坚信这场‘战疫’我们一定会赢。”
急救员李小龙:我是退伍军人,也是急诊人,哪一种身份都不允许我后退
新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为了保障前来就医的发热病人尽快就诊,避免交叉感染,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对发热患者施行全程陪检服务。当护士长问到谁愿意承担发热患者的陪检、送入院和送出院服务时,他率先回答:“护士长,我报名。我是退伍军人,也是急诊人,哪一种身份都不允许我后退。”
急诊抢救护士冯鑫轲:参加援鄂没有负担,在哪里都是干
自疫情以来,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在导诊的陪送下,引领到发热门诊就诊,没有流行病学史的轻症发热患者由呼吸科门诊诊疗,然而,还有一些病情复杂,病因不十分明确的发热病人,不适合在呼吸门诊诊疗,怎么办呢?
在张培荣主任的安排下,由单独隔离病房条件的创伤室,复苏室,收治这样的患者。作为一名党员,他主动请缨负责发热患者的护理工作。一上班就一头扎进急诊发热隔离病房,如今更是踏上了援鄂的征途。当护士长问他有没有负担时,他笑着说:“没有,在哪里都是干。”
急诊留观病房护士张素敏:我只想和大家一起迎接春暖花开
急诊留观病房是医院的前沿阵地,存在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的特点。主管护师张素敏一到病房就开始忙碌起来。
“护士,咱这儿有没有发热患者,我们会不会被传染?”“护士,我儿子发热,是不是感染新冠状病毒了?”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慌,她决定做点什么。除了按规定做好发热患者的分区域管理外,她认真地向患者讲述新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积极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六步洗手法、咳嗽吐痰礼仪、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等。
当问到她的新年愿望时,她说:“我是党员,也是护士,在‘抗疫’的紧要关头,我只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我们的城市尽早恢复昔日的繁华,和大家一起迎接春暖花开。”
急诊抢救护士卢勇兵:援鄂勇士
他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工作已经7年了,在小组里属于“顶梁柱”的角色,为了践行我是党员我先行,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积极主动的承担发热患者的生活服务!
喂水!喂饭!清理排泄物等等,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努力满足发热患者的生活护理服务!
当护士长问他能否去援鄂时,作为共产党员的他立刻坚定地回答:“我能!”如今,他已经踏上了援鄂的征途,用责任、坚定和使命诠释“最美逆行”。
院前司机申亚伟:说的最多的是“让我来”
他是一名3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生活中,对我们年轻人关怀备至,我们都亲切地叫他“申哥”。在本次“抗疫”中,他主动为外院转诊医务人员送上方便面、热水和水果,让一线的战友们感受到爱与温暖,并多次向他竖起大拇指。他不善言语,但说的最多的是:让我来。
急诊抢救党员护士王莹宇:哪里任务重,党员就在哪里
她的丈夫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一名急诊科医生,在疫情发生后,她就把刚满一岁的孩子送回老家匆匆返回了岗位,夫妻二人携手奋战在抗疫一线,不仅因为他们是爱情的伴侣,更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党员。
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汗水浸泡的双手,变得不再光滑,口罩压出的伤痕,是她最美的印记,使命召唤,职责所在。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战场上,她意志坚定,冲锋在前,她咬紧牙关,坚定必胜信念。
“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义无反顾,冲锋陷阵,用行动践行初心,用生命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