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组队员要在6个小时内保持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状态,每名队员要做好高度防护,穿上自备的成人纸尿片,看护多名患者……从2月13日16时左右收治首位患者开始,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医疗队等河南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整体接管的青山区方舱医院,一场尽快让更多患者恢复健康的“战役”已经打响。医疗队共分4组,河南省人民医院队员多是首批进驻。截至2月14日14时,已经有130多名患者入住武汉青山区方舱医院。
首战:应对体力和心理的考验
2月13日10时,武汉青山区方舱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科医生刘智达第一个穿好了防护服。在他的身后,其他队员也都在紧张有序地穿戴防护服。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主任王龙安、中心ICU一病区男护士宋亨达挨个把关,认真检查每个人的防护装备穿戴是否符合要求。他们是河南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进入武汉青山区方舱医院的队员。首批进入的医护小组包括9名医生、16名护士,来自全省多家医院,组长是王凯。河南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正式接管青山区方舱医院,整建制地开展工作。作为武汉市设立的多处方舱医院之一,青山区方舱医院内布局合理整齐,设置贴心。这里分为不少病区,所有床位均为上下铺形式,上铺放有崭新的收纳箱、电热毯,下铺放有被褥以及一件较厚的棉上衣,床头还有床头柜、台灯。公共区域还有书架放着各种书籍,以及开水、微波炉、方便面、面包等食品、用品。这些物品和陈设,包括为每位患者备的棉上衣,都是按照上级要求购置的,而且还根据身材进行了大小号区分。
青山区方舱医院由武钢体育馆改建而成,共有将近400张床位,主要收治轻症患者。但因为人数比较多,一个人要照看多人,在分班工作、每班6个小时的情况下,实际工作量比较大,对广大医护人员的体力和心理都是考验。连日来,医疗队已经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努力做到沟通无障碍,更高质量地展开救治。在防护服的层层包裹下,队员们有些呼吸困难,说几句话就会有些气喘吁吁。但面对第一场阻击战,大家又信心十足。对接药品、抢救设备等各种医用物资,熟悉新的信息系统,清点、归类物资,分工,编制交接班表等……医生、护士各负其责。
“疫在武汉,有我河南!爸爸妈妈媳妇儿,我在这很安全,措施很完善,请你们放心,加油!”呼吸重症科护士豆浩为自己鼓劲儿。从驻地前往方舱医院的路上,河南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陈传亮为大家鼓劲:连日来的夙兴夜寐,就是为了打赢这一仗!“请省医的同事放心,请父母和爱人放心!”医生刘智达说。
备战:成立第五批医疗队临时党委
医疗队到达武汉后,跟武汉市青山区的对接援助工作就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管理好300人的队伍,在组建省直、郑州市、新乡市、洛阳市地区责任群,成立各个小组后,医疗队又申请成立临时党组织。首先,全体队员分成4个医护小组,分别由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内科王文杰、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王龙安、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凯、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董善京带队,按照6小时轮班制入驻开展工作。
2月11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同意河南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成立临时党委的申请。经批准,河南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成立临时党委,并设立省直、郑州、洛阳、新乡4个党总支。
“本批医疗队300人来自全省49家医院,共有120多名党员,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党组织的堡垒,发挥医疗队120多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陈传亮说,对医疗队来说,要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
日常:队员每天都在微信群里报平安
2月11日下午,一间大会议室内,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ICU护师秦国顺经过近20分钟时间,只在脱防护服阶段就进行了10多次洗手消毒,内衬的衣服胸口已经湿透,脸上布满了勒痕。穿脱防护服至少需15分钟,涉及包括防护服、护目镜、头套、靴子、3层手套等10余件物品,每脱下一层时,都需要严格洗手消杀毒,甚至需重新更换手套再进行下一步骤。为了方便记忆,呼吸重症医学科医生刘豹分享了一段趣味口诀:一个叫依依的小朋友找帽子,两只眼睛却只看靴子和衣服,三番五次之后,终于找到帽子两只。这个简单易记的小故事,暗藏了穿脱防护服的全过程。从方舱医院回到所住酒店,还要特别注意避免感染。医疗队每名医护人员房间内都被划出了“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脱换衣服也有严格流程,严格洗手消杀,这样才能进入清洁区的床铺上休息、喝水或打电话。
“你知道咱们都会面临什么吗?”培训时,一名女队员含泪问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卢勇兵。“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个人防护,相互监督检查,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卢勇兵鼓励她。“今天大家身体咋样?有没有啥不舒服的?咽疼、发热、咳嗽等?”“正常!”每天,队员们都在群里报一下自己的健康情况。
王凯今年已经58岁,是河南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他说,队员们已经为进入方舱医院做了充分准备。他负责的医疗组共有70多人,涵盖省直、郑州、洛阳、新乡部分县市医院,大多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实行6小时轮班制。“我们对全体队员进行了严格的防护培训,还为大家做了心理疏导,确保大家都能够放松心态,正确认识新冠肺炎。其实,正确认识、做好防护,也就没有那么多恐惧感了。”王凯是一名防控疫情战线的老兵,2003年抗击SARS期间,他曾经在驻马店进行疫情防控督导工作,他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这次派来了9名队员,我算是‘带头大哥’。我带着这些80后、90后的医生护士,也是为他们把好关,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