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出征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援湖北医疗队

时间:2020-02-09

2月9日下午15时许,河南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正式启程出发,支援湖北!

疫情就是命令!从深夜接到上级指令,到第二天凌晨组建队伍完毕,河南省人民医院迅速动员,在短时间就迅速组建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人人可独当一面的精英医护团队。


“出征”物资调配加速度


2月8日深夜,河南省人民医院多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频繁响起。


“紧急通知,援鄂医疗队明天出发,现在紧急筹备物资!”


按照上级要求,院领导迅速部署,院办、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医学装备部、后勤保障部、运营管理部等部门立即行动,全力调配人手和物资。

● 2月9日凌晨1:25,药学部工作人员将抗毒合剂、新康泰克、黄连素片、百多邦软膏等日常用药装箱。

● 2月9日凌晨1:40,医学装备部将医用外科口罩、防护口罩、手消毒液、体温计等防护物资清点装箱。

● 2月9日凌晨1:56,后勤保障部、捐赠接受管理工作办公室将方便面、桶装水、牛奶等生活物资整理到位、分别装箱。

● 2月9日凌晨2:20,采供处紧急购买的棉坎、床单被罩等物资运到;5:30,紧急采购的行李箱、双肩包运到。

晨光熹微,天色渐明。早晨7:00开始,援鄂医疗队队员已经进行第一次集合,接受新冠肺炎感染防控措施培训,并利用出发前的时间熟悉防护服等穿脱流程。


出征的医务人员集体剪发,这样更利于工作中的防护。


主动请战、处变不惊


同一时间,接到通知后,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纷纷请战,一支精英医护团队迅速组建。


● 9名医生


医务部介绍,医院派出的9名医师,均具备呼吸、重症、急诊急救专业背景,以正高、副高职称的骨干医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为主,兼具科室、病区、三级医师组管理经验,业务能力突出,原则性强,身体素质好,人人都可独当一面,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精英队伍。


高年资专家,以丰富的阅历处变不惊。


“疫情一开始,我们这里每位党员都已经写了请战书。前两天看到河南准备增援湖北的消息,已经做好了时刻上前线的准备。”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主任、主任医师王龙安说。

作为曾经抗击过SARS的急救专家,王龙安一直在进行专业知识储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倡采用中医方法辨证论治。作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龙安希望,到湖北后能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救治的作用。


同样抗击过SARS的“老兵”,还包括57岁的呼吸重症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凯。得知成为出征一员,他觉得自己“是荣幸的”。在学术会上,他曾多次看到过当年抗击非典时全国一线同行们的惊险场景,出征前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应对时才能更沉着。


出发前王凯的妻子做了一碗他最爱吃的番茄鸡蛋捞面条,看着他吃完:“放心吧,我照顾好父母。”为了不让80多岁的父母担心,王凯谎称在医院值班。


年轻医生,怀着“舍我其谁”的激情,走上前线。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赵子瑜,早上6点多就往医院赶。他的家人都已经送回了老家,目前一个人只身在郑,随时可以走上抗击疫情一线的岗位。短暂泛起的紧张、忐忑,很快被医者使命感带来的豪情所冲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刘豹,早早地把孩子送到了远在东北的姥姥家,自己的父母托付给姐姐和妹妹照顾,提前解决了所有后顾之忧,只等一声令下冲上战场。上午,他的手机被各种嘱咐和祝福覆盖了,那是同事、朋友对他的牵挂。


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史源,1月21日刚刚结束了在武汉协和医院的进修返郑,隔离观察两周。面对援鄂报名,他强烈要求重返武汉,因为自己对那边的情况更熟悉。去年参加全国镇痛镇静比赛的10万元奖金,他也代表科室捐给了武汉。


看似干脆利落的“说走就走”,背后,也有着一个个令人心酸的取舍。


重症内科亚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文杰,家里的二宝才10个多月,父母年纪大了也无法帮忙照顾。但当王文杰看到全国的重症医学同行都在往湖北集结时,知道自己很快也要加入逆行大军。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独自照顾二宝,无条件支持他出征。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刘智达,孩子刚一岁半。剩下妻子独自在家带娃,如何外出采购生活用品都是个问题。接到援鄂消息时,刘智达正在上夜班,病房住满了患者。刘智达简单安顿好妻儿后,义无反顾出发。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有人选择隐瞒消息,也有人赶去当面向父母解释清楚,安抚好情绪。值了一晚上夜班的急诊科主治医师张宝瑞,来不及吃饭、休息,就赶着收拾行装,最紧要的是跟一家人说清楚此行的目的任务。


急诊科主治医师李法良在领完出行物资后,也第一时间赶到父母跟前辞行。让他意外的是,父亲并没有嘱托“做好防护”之类的,只平静地说了句:“去就去吧。你自己是医生,知道该咋办。”


● 20名护士


护理部介绍,这次医院选派的护理团队成员全部为男性,不管在体力还是在抗压能力上,更能胜任疫区的工作需要。这些男护士以高年资为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年限最少达3年以上。他们都来自于急危重症等一线科室,对处置急诊、重症的患者游刃有余。这也是个由党员组成的团队,充分发扬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事实上,从下发通知到队伍组建,只用了短短40分钟。


护理部的通知很急,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朱世超的回复很快。因为疫情最初时,急危重症医学部的请战书上,名字加了一个又一个。深夜凌晨发出去的志愿报名,所有的回复都是干脆利落。“重症专业是抗击疫情必须需要的专业,我们早就做好了准备。”朱世超说,现在国家需要他们,家里的事自己都能想办法解决,克服一切难题也要去援鄂。


“一定要做好防护,孩子你别担心!”“现在特殊时期,我给咱爸妈做思想工作,你只管放心。”得知邹辉煌要去援鄂,他的爱人和哥哥都给予了最大支持。收拾行装时,作为中心ICU一病区护士长的邹辉煌还特意多准备了一些防护用品。“这次同行的还有年轻护士,他们经历的少,而我工作时间长,必须多替他们操心,多带点防护用品,这样万一物资紧缺时,还能用储备的物资保护好他们。”邹辉煌说,科室同事也只留下了日常工作要用的防护用品,剩下的都交给了他带走。

“可以!什么时候出发?”凌晨1点接到电话时,熟睡中的中心ICU二病区童帅宏毫不犹豫地这样回答。面对泪流不止的家人,他再三保证自己一定好好回来。“现在疫情当前,我也想去前线尽一份力。这段时间,社会上不断有爱心企业和人士给我们临床捐赠爱心物品,我也很感动,这份感动也是我的动力。”童帅宏说。


2月8日下午,急诊科王宏谦和同事还在着急:河南对口支援湖北随州,为啥医院还没动静?当天晚上他就接到了援鄂通知,没有害怕、没有犹豫,而是淡定。“毕竟我的资历和经验在这儿摆着呢,我肯定要上!”王宏谦自豪地说,父母和爱人也很给力,说那么多地方都去人了,咱也得去。但其实,他的爱人才做完手术出院3天,家里还有一个2岁的孩子和一个2个月大的孩子需要照顾。“没事,父母都在,家离单位又近,同事都会照应的。”王宏谦说。


早在医院成为全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时,急诊科胡明南就主动报名要去一线。“我没犹豫,这是应该去的,爱人也很支持。就是没告诉父母,我爸前段时间刚做的手术,在老家休养,刚好那里相对封闭,不知道就不会担心,不过即使知道了,他肯定会支持我的。”胡明南说。


疫情当前,每一次新闻播报都让急诊科的冯鑫轲揪心不已。湖北在告急,冯鑫轲在着急。所以,看到此次援鄂通知时,冯鑫轲毫不犹豫地报名去前线:“那里确实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家人也都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不用多说,他们都支持,让我不用有后顾之忧,放心去工作。”

“护士长,如果国家需要我们去武汉支援,一定记得报上我。”早在大年二十九,神经内科ICU的王冠宇就主动请缨要去前线,也提前做好了家人的思想工作。2月8日凌晨1点,接到通知时,王冠宇还在上夜班。得知他几个小时后要出发去前线,同事主动接替他的岗位,让他赶紧回家休息。“毕竟我们ICU是一线,我们肯定要勇往直前。”他说。


接到通知时仍在上夜班的还有CCU的邢龙。凌晨2点赶回家里收拾行装的他没有想别的,唯一的想法就是别让父母知道,“不想让他们牵肠挂肚,他们也知道我平常上班很忙,电话接的不及时,这次去前线肯定没时间接他们电话,他们只会以为我在忙,能瞒多久瞒多久吧。”


“我不仅是重症专业,还是呼吸重症,这次疫情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所以我必须要去。”为了让年迈的父母安心,呼吸亚重症的李岩在出发前专门抽出时间给父母做了个科普教育,告诉他们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没啥事。


也是凌晨1点,呼吸亚重症的林磊正在照顾一名重症患者,得知医院正在征集援鄂医护人员,符合要求的他想都没想就报名了。他将消息发给同样在上夜班的爱人后,得到了支持的回复。直到清晨出发时,他才叫醒妈妈。“我猜到了,知道你肯定要去,好好照顾自己。”妈妈的一番话让他放下了后顾之忧。“再过几天,女儿就满一岁了,而他为了抗击疫情,此刻选择前往前线。“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希望大家都平安。”


2月8日23时24分,中心ICU一病区秦国顺即将入睡,看到报名信息后,想都没想就报了名。“总要有人去的。我单身,家里除了父母没什么特别牵挂的,比较合适。”他说,周围有那么多同事积极投身抗击疫情一线,不畏危险,也点燃了一腔热血,这次报名并不是一时脑热。

接到援助武汉的报名信息,中心ICU二病区李龙叫醒了一旁熟睡的妻子。一听说丈夫要去武汉,同为护士的妻子平静地说:“没事,家里有我呢,我们科室已经有同事去了,你是干重症的,这个时候你不去谁去,放心吧!”


中心ICU五病区张跃强接到要去武汉的信息,告诉了未婚妻、同在重症从事护理工作的王颖。因为是同行的原因,妻子对他的工作很理解,对应援的事情也早有心理准备。在疫情开始之初,他们俩人便已经积极报名,要求主动去一线。为此,俩人推迟了原本定于3月份的婚礼。“等我回来,我再给你办个隆重的婚礼。”张跃强对王颖说。


急诊科卢勇兵接到护士长电话:“咱们医院要派护理援鄂,需要有经验的男生去,你愿意去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立刻说:“没问题。这也是我的初心。”他说,自己时刻准备着,在第一批援鄂队伍里,有很多男护士团队成员,经常交流。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临去武汉前,24岁的中心ICU一病区宋亨达发了一条信息给父母。今天凌晨,他收到护士长发的支援去武汉的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名。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和女朋友时,“我妈没忍住,哭着说让我多吃点,多带点吃的去。”


接到通知,呼吸重症的彭胜伟正在上夜班。第二天动身去武汉,他交接完科室的工作,凌晨4点到家收拾好东西。虽然早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是对家人,依然有些放心不下。“哥,你放心去救人吧,家里有我照顾爹妈。”彭胜伟鼓起勇气把自己应援武汉的事情告诉家人后,弟弟这样回答。


呼吸重症的李英豪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刚满24岁。他对于此次应援充满信心,说自己早已经是时刻准备着了。“我年龄虽小,但是经验可不少。”


2月9日是儿子满90天的生日,但是作为父亲的豆浩,呼吸亚重症的一员,要在这天踏上去应援湖北的征途。早上,看着还在睡梦中的儿子,他轻轻地在孩子额头上留下了一个吻。在国际医疗中心工作的妻子,这样写道:“My pride,please return safely”。

“只说自己要去出差,老人刚做完手术,不想让他们操心。”呼吸亚重症的于宁二得知自己被派往湖北的消息后,跟妻子商量了一下,对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模糊说了下实情。但是敏感的母亲还是明白了,临走前,她给于宁二倒了一杯热水,目送着他离开。


接到通知后,神经内科ICU党保明觉得自己应该去,就果断报名。深夜的电话,党保明的父母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缘由。父母再三叮嘱他要多带点吃的、用的,保护好自己。党保明说,自己的哥哥知道后,忍不住哽咽:“去吧,别操心家里!”


现场:驰援武汉 不辱使命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省医加油!”14时许,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西住院部广场,医护人员高喊加油的场面让人动容。这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现场的一幕。

党委书记顾建钦要求,此次驰援一线,要联合当地医务人员和社会各方,为当地医院、患者提供科学、权威、专业、高效、安全的医疗防控救治服务;要严格落实院内感染控制有关规范要求,保护好全体队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听从指挥调度,做好与当地医疗机构、卫生健康管理机构和当地联防联控指挥组织机构的沟通工作;要在防控工作中彰显和树立百年省医的良好形象,体现公立医院、人民医院的社会责任担当,树立河南省卫生系统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副院长陈传亮代表援鄂医疗队向院党委进行表态。

在现场共同见证下,院长邵凤民将河南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的旗帜递到带队院领导陈传亮的手中,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


14时许,河南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与此次共同驰援武汉的各医院医疗队伍,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汇合,组成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

整肃的行装、挥舞的旗帜、坚毅的目光,汇聚在一起。


河南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组建并出发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


作为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副院长陈传亮代表医疗队作表态发言,坚决服从大局,坚决完成任务,坚决保障安全。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服从大局、驰援武汉、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敬佑生命、救死扶伤、众志成城、奋战疫情、不负中国、不辱使命,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全体医疗队员共同宣誓,满怀豪情踏上征程。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