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1日
河南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
已累计收治1383名患者
692名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各项机制不断优化
人员分工明确
流程清晰合理
工作进入平稳状态
但回忆起医疗队接收的第一批患者
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根据指令,4月10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将迎来首批600名患者。为此,医疗队已连续忙碌多日,事无巨细,为顺利接诊做好全面准备。
中午12时,离接班还有一个小时,按照护理团队负责人、省医护理部副主任寇洁的工作安排和要求,王燕平护士长已经带着队员进舱了。她想让大家再熟悉一下环境,演练一下流程。眼前的4层病房楼已布置妥当,按时间推算,下午5点,在她这个班次上,将会迎来第一批患者的入住。
正在这时,新的消息传来:紧急调整!原定接诊病房楼,由10号楼调整到9号楼。接到通知的一瞬间,王燕平觉得有点懵:“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5点病人就要来了,只剩4个小时!不仅要对新楼紧急拓荒,还要从无到有,重新布置病区,保障至少600张床位达到收治标准!谈何容易?!
时不我待,来不及纠结了!
王燕平迅速将分散在各楼层的护理队员召集起来,算上她一共30名。然后按照楼层对楼层的方式,逐层进行整体平移!从办公用品到治疗物资,从急救药品到生活用品,队员们在两座楼宇间毫不停歇地穿梭着。
与此同时,王燕平则一头扎进新病房楼,梳理流程、查漏补缺。卫生是否达到标准,病区分区是否合理,洗手间能否正常使用,热水能否正常供应,照明供电是否能满足需要……身为护士长,当好“大总管”,解决“碎杂难”的工作,王燕平一点都不陌生。此时此刻,她的语速和动作都像按下了快进键。
4个小时连续奋战,两个病房楼的病区搬迁顺利完成。
按照要求,医护人员4小时换班一次,王燕平催促A组队员们出舱换防休息,而她自己,却只是匆匆换了身防护服,又跟B组队员再次入舱。
当晚,领队高传玉副院长到舱内检查消防安全隐患,发现王燕平还在病区忙碌,关切地问道:“燕平,不是已经换班休息了吗,你怎么又进来了?一定要注意休息、照顾好身体啊!”
“还有好多事没协调完,流程理不顺放不下心。”
那天晚上,王燕平一直在方舱内忙碌到晚上9点,直到2个病区,638张病床全部安置妥当,达到收治标准。
穿着防护服捂了八九个小时,那天出舱时,王燕平的模样很是狼狈。虽然当时没有多说什么,但后来讲起这一幕,领队高传玉还是一度哽咽,“这样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我们的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
实际上,第一批患者在4月11日才随大巴车陆续到来。高飞护士长所在的护理小组,要跑首次接诊的第一棒。
作为感染性疾病科的专科护士,高飞算是不折不扣的“抗疫老兵”。从2020年至今,她已经先后6次执行抗疫任务。2月26日,高飞结束支援港区定点医院工作,回归正常生活刚刚月余,4月初她就再次响应号召,跟随医院医疗队踏上援沪征程。
高飞说:“到了真正收治患者那一刻,内心反而平静了很多。”之前高飞和队员一直处于“随时待命,24小时紧绷”的紧张状态。反复培训,多次演练,“我们已经做好了足够充分的准备!”
正式入舱前,高飞所在组的队员,已经按要求完成了8-10轮的院感培训,每次队员都要通过一对一的考核才算过关。除了培训,高飞还和杨栋强副主任医师一起组织队员进行了数次接诊演练和突发状况模拟,一切就绪!
4月11日下午2点,第一批患者随大巴车缓缓抵达。舱内收治工作立刻按照计划有序开展。从筛查分流、分床计数到扫码登记,医护团队通力协作,各司其职、环环相扣。舱外,寇洁副主任带领物资保障队员及时跟进联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保障,确保入舱患者生活物资、防护物资得到及时补充。
接诊中,有老龄患者没有智能手机,信息登记时间过长,队伍短时间出现了滞留聚集情况。高飞和杨栋强立刻做好情绪安抚,并及时优化流程,提前分批扫码登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当天下午18时,高飞班次累计收治入舱患者317名,所有患者收治过程顺利,入舱分流、床位安置、生活保障等均严格按照指挥部要求进行,患者病情平稳、情绪稳定。
从早上8点进舱,到下午6点出舱,为跑好接诊第一棒,高飞坚守整整10个小时。结束工作后,她又连夜将当日班次摸索实践的各项流程、表格、经验做法进行梳理总结,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帮助。
省医医疗队方舱收治患者首战告捷!由于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省医医疗队连续得到河南省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的表扬。
4月19日,上完夜班的王燕平还在酣睡,丈夫给她的手机发来了一封长长的家书:
知你咋夜上班又至凌晨,我不忍电话问候,因为我拿不准你们的作息和工作安排,恐打扰你工作或休息,谨以此向你表达我及家人对你的思念及牵挂。
自4月3日你们出发援沪至此,已半月整了。临行前,你让我为你剪短头发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些天,我一直将上海的疫情新闻、天气状况置顶在电脑和手机上,工作之余就在网络上捕捉和你们有关的信息......
家里都好,咱妈还是天天问你的情况,我告诉她不用担心,但还是天天问……娃儿的学习也有条理地进行着,一切安好如初,请你放心家里......有闲空了发个状态,让知道你平安。代问候身边的援沪的兄弟姐妹们,家人们都盼望你们凯旋。
爱你和你坚强的"厚盾"
知你咋夜上班又至凌晨,我不忍电话问候,因为我拿不准你们的作息和工作安排,恐打扰你工作或休息,谨以此向你表达我及家人对你的思念及牵挂。
自4月3日你们出发援沪至此,已半月整了。临行前,你让我为你剪短头发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些天,我一直将上海的疫情新闻、天气状况置顶在电脑和手机上,工作之余就在网络上捕捉和你们有关的信息......
家里都好,咱妈还是天天问你的情况,我告诉她不用担心,但还是天天问……娃儿的学习也有条理地进行着,一切安好如初,请你放心家里......有闲空了发个状态,让知道你平安。代问候身边的援沪的兄弟姐妹们,家人们都盼望你们凯旋。
爱你和你坚强的"厚盾"
出征前,为了工作方便,王燕平把齐腰的长发剪成了齐耳长短。剪下的头发被女儿收藏在心爱的盒子里。王燕平说:“主要孩子大了,爱美,喜欢我长头发。”
工作进入正轨后,高飞就很少再像初次接诊时,那样高强度加班了。虽然工作之余,她也要忙着线上培训、数据统计、组员沟通等等事务性工作,但抓着忙里偷闲的时间,她还是给家里的孩子们写了封信:
我的孩子们,妈妈想你们了。从2020年1月至今,妈妈已先后6次离开你们,有9个多月没有在你们身边。妈妈心里有很多话想跟你们俩讲。
宝宝是姐姐,已经能看懂妈妈的这封信了,但贝贝只有2岁8个月,还不识字;但我想等你们姐弟两个长大后,翻开这封信的时候,都能明白和理解妈妈的愧疚!
这次来上海,只有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出门时,贝贝还在睡,宝宝你反常的没有送我。实际上,我知道你正蒙着头在被子里哭。
其实妈妈在这里很好,在我们的努力下,每天都有患者顺利出院。等你们长大,一定会明白这是多么令人喜悦和有成就感的事。
只要坚定信心,胜利就在不远处。相信妈妈,相信很快妈妈就能回到你们身边。
爱你们的妈妈:高飞
我的孩子们,妈妈想你们了。从2020年1月至今,妈妈已先后6次离开你们,有9个多月没有在你们身边。妈妈心里有很多话想跟你们俩讲。
宝宝是姐姐,已经能看懂妈妈的这封信了,但贝贝只有2岁8个月,还不识字;但我想等你们姐弟两个长大后,翻开这封信的时候,都能明白和理解妈妈的愧疚!
这次来上海,只有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出门时,贝贝还在睡,宝宝你反常的没有送我。实际上,我知道你正蒙着头在被子里哭。
其实妈妈在这里很好,在我们的努力下,每天都有患者顺利出院。等你们长大,一定会明白这是多么令人喜悦和有成就感的事。
只要坚定信心,胜利就在不远处。相信妈妈,相信很快妈妈就能回到你们身边。
爱你们的妈妈:高飞
经得世上三月寒
共迎人间四月暖
相信胜利,就在不远处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