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非洲小伙来治病,医护人员缘何要送他一条毛巾?

时间:2019-03-14

3月12日,早上7点30分,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5病区医生办公室里站满了医护人员,正在悄声讨论着。


这时响起一阵洪亮的说话声。“今天是常规的医护大查房,另外咱们还要再做一件事。”护士长杨玉洁看了眼主任李玮,卖了个关子。


40分钟后,护士长杨玉洁和责任护士王艳、护士吴明晶以及其他护士们一起来到17号床旁边。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病人。

那是一个肤色黝黑发亮、身高一米八的非洲小伙子,一口洁白的牙齿与肤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天感觉怎么样?马上就要出院了,我们给你准备了一个惊喜。”吴明晶用流利的英语对小伙子说。


小伙子眼睛瞪得圆圆的,一脸惊奇。

此时,杨玉洁从袋子里掏出了一条崭新洁白、包裹红边的毛巾,笑着递过去:“这个叫毛巾,我们中国人用它来擦手、擦脸,擦干水渍。送给你一条,以后看见毛巾了,或许你还能想起我们。”


小伙子也笑个不停,连说谢谢,声音高昂!

这个“谢谢”,是他在住院期间,专门向医护人员讨教学会的。


小伙子名叫 Gadafi Hassan Bagessi,来自坦桑尼亚。7年前,他在坦桑尼亚骑摩托车时,意外摔伤,出现腰部疼痛;4年前,出现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坐下时症状明显加重。他来到上海做外教后,症状更加明显。之所以能够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是因为他的朋友Ally,正在医院读博士。Ally听说了他的痛苦,建议来省医。


来不及考虑太多,Gadafi Hassan Bagessi赶紧赶到了郑州,随身的生活物品只有牙刷。

根据描述的症状,Gadafi Hassan Bagessi最先被安排在脊柱脊髓外科住院。入院后,主任高延征、副主任医师杨光首先接诊了他。每次会诊、检查,杨光都陪在Gadafi Hassan Bagessi身边,并协助翻译,随时告知病情状况。得知Gadafi Hassan Bagessi的信仰后,医护人员还帮助推荐了周边的清真饭店。


Gadafi Hassan Bagessi高兴地说:“中国的兰州拉面特别好吃!”

3月9日下午,随着进一步明确诊断,他转入神经内科5病区。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还闹了不少趣事。


有一次输液,护士王艳问,要不要去卫生间,因为输液时不方便来回走动。Gadafi Hassan Bagessi点点头,走进了卫生间。等他出来时,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现了:他没有正确理解“上厕所”在中国的含义,而是把脸、手和脚都用水清洗了一遍,整理了一下仪容,湿漉漉地回到床上,伸出手向护士示意:“我准备好了,开始吧。”


初到陌生环境,Gadafi Hassan Bagessi对周围充满了抵触。“第一天他很沉默,除了简单的问诊回答外,并不愿与我们交流太多,经常塞着耳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没有人陪伴。”责任护士王艳说。

大家一起细致耐心地照顾他。一有空,李玮主任、李书剑主任医师都会来病房了解病情。杨玉洁组织大家多练习口语、多与患者交流,还认真地讲解诊疗事项、提前翻译好英语,备好新鲜水果等。

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Gadafi Hassan Bagessi的戒心慢慢消失了,真正感受到了来自省医医护人员的温暖。渐渐地,他变得幽默开朗,爱给医护人员谈谈家乡的风土人情,还介绍自己的孩子,讨教学中文。

这次该出院了,医护人员判断他患的病并无大碍,后期只需服用药物定期观察即可。出院前,他与医护人员热情拥抱,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连声表示“谢谢”,还邀请大家,一定要去坦桑尼亚做客!(宣传部 崔冰心)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