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麻醉医学研究所正式亮相

时间:2018-11-13
省医关注

当麻醉科更名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意味着什么?


11月12日上午,随着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麻醉医学研究所正式亮相,全省综合医院首次创新尝试揭开神
秘面纱。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田常俊、河南省医疗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董薇,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顾建钦、党委书记邵
凤民共同为省医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麻醉医学研究所揭牌。来自全省医疗机构麻醉专业相关负责人和近20家媒体记者共
同见证。



Part.1

全过程、一体化的麻醉呵护

“麻醉医生不只是术中管理的‘中间医生’,而应是术前优化、术中安全、术后康复全程参与患者治疗的围手术期医生。
”当日,麻醉学领域倡导多年的麻醉学科要向围术期学科发展理念在河南落地
更名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将承担临床麻醉诊疗、麻醉监护治疗、麻醉后康复诊疗、麻醉与围术期护理四项主要业务


据麻醉科主任张加强介绍,近年来,随着麻醉药物的发展及麻醉技术的进步,术中麻醉死亡率已经非常低,仅有1/20万,
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麻醉耐受力差、术中发生低血压的老年患者。据统计,由于缺乏
规范的术后管理,有超过50%的患者术后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其中20%—40%会发展成为慢性疼痛。


“手术很成功,但术后患者死亡。这不是患者和家属所希望的,也不是医生愿意看到的。”由此,麻醉学业内提出重视患
者围手术期的生存、恢复质量以及远期生存质量,麻醉学要向贯穿于包括术前优化、术中安全、术后康复在内的整个围手
术期发展。

“麻醉医生在整个手术麻醉中,需要关注调控患者机体状况,监测和调控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状态,其对患者进行围术期
管理,知识、能力和经验优势明显。”张加强说。


麻醉医学研究所是省内首家成立的麻醉科研平台,将汇聚全球麻醉学科的人才,开展合作和研究,共同培养领军人物。




Part.2
全省首次创新意义重大


顾建钦院长表示,医院将原来的麻醉科与手术部等科室整合、优化后,未来有五大变化。

一是将麻醉服务全面延伸,从术前评估到术中麻醉、术后康复、疼痛管理等服务,进行全面整合;


二是将麻醉专科、亚专业细分,设置多个麻醉专业组,实现更精、更专、更先、更明;


三是整合麻醉护理与手术室护理,对专科护理进一步细分;


四是进一步关注麻醉重症,使高危、危重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与其他重症医学科进行无缝衔接;


五是进一步关注康复和后续治疗,实现对加速康复外科的有力支持;


六是建立互联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在线上开展教育培训及宣传,使更多人熟知和体验更好的服务。


田常俊处长用“三个新”概括这次更名:新举措,率先成立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是一个创新举措,也是专科布局新成效

新模式,标志着麻醉医学从传统功能定位向现代化的功能定位转变;新引领,发挥好三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引领作

用。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名誉院长曾因明教授说,随着医疗核心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关注点从技术拓展到人本身,要用麻醉
技术广泛地服务于患者需求和疾病诊疗,希望省医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未来能够作出新的贡献。




Part.3
背景:麻醉科转型的刚需 


传统的麻醉学科,是医院手术科室的平台支撑学科。目前,加速康复外科发展很快,要求围手术期更安全、高效、舒适、
完善。为适应医疗模式变革,美国加州大学率先成立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


在我国,就麻醉学科开展的业务,国家医疗行政管理部门也提出新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医疗机构要设置麻醉门诊

从院前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指导,到麻醉预约、麻醉准备,以及为麻醉后术后随访、恢复指导等,均为业务范围。


今年8月,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推动围术期急性疼痛治疗,加强术后监护与治疗,加快患者术
后康复进程。

近两年来,省医适度增加外科和ICU病床,大力推进日间手术。同时,加强围术期平台学科建设,推进快速康复等新理念。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麻醉科开展了日间手术门诊评估、术中患者体温维护、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以及无痛胃肠镜
检查、无痛气管镜检查、无痛人流等业务。“麻醉科”这一名称已不能涵盖新业务的开展。


在此背景下,打造集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管理与维持、麻醉恢复与术后镇痛为一体的外科平台,成为刚需。


让各部门、各岗位紧密衔接,为患者全周期、全流程的诊疗过程提供优质服务,正是为了改善就诊体验



我是省医人,我愿为您服务!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