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争分夺秒!急诊高峰进行时……

时间:2023-01-09

手边是响个不停的电话

大门外是一辆辆转诊患者的救护车

不时还要安排本院急救车出诊

……


最忙碌的时候,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调度员肖赞国一个班最长值了24小时,甚至顾不上坐下来。


图片

这是急诊医务人员工作的缩影。接诊人数持续高位运行,留观、抢救的重症病人数量也高于平时,近一个月来,急诊科面临前所未有的运行压力。


持续高位


“主任,院前急救的病人越来越多,床位和相应的急救设备急需增加……”12月18日,急诊抢救室护士长任莹给急诊医学科主任秦历杰发微信汇报。


12月中旬,是急诊医学科最为困难的时期。多项数据刷新记录:分诊台单日最多接诊超过700人,调度台一天接听电话超过500次,急诊抢救室连续多日抢救量突破60人,抢救室最多时13名患者上呼吸机……


图片

碰到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医护人员都耐心地解释,根据病情或回家、或留院。


抢救间一共24张病床,最多时收治了50个患者。“有一些病人情况比较严重,确实需要尽快采取救治措施。”院前急救科主任张培荣说。


图片

随着抢救间的满员,病人被分流到留观病房,18张床位很快住满,留观病房最多时收治了41个病人。留观病房护士长邹琦说,这些病人中不乏血氧不足80%的患者。


高位运行持续了较长时间。12月26日凌晨4点,诊室门口依然有30名患者等待就诊。


在院前急救科护士长韩旭的印象中,这样的接诊数量从来没有遇到过。最多的一天,急诊内科24小时接诊了近400名患者,是平时的三倍还要多。即使是面对这样的接诊压力,医生、护士、导诊都要挨个监测生命体征,与患者沟通,提醒注意事项。


紧急调度


对于患者人数可能会高位运行,急诊科其实早有预判。按照医院安排,急诊医学科各病区统计相关需求,紧急申请采购了15台呼吸机和大量氧气瓶等医用物资。


然而,现实情况还是超出了大家的预计。


抢救患者永远是第一位!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


图片

张培荣和任莹一遍又一遍拨打医学装备部及其他科室的电话,协调设备、物资,呼吸机和其他抢救设备迅速得到补充。


随之,急诊科必须面对新的问题:尽快将抢救间病人转到普通病房,才能有序运转。


图片

院领导始终关注急诊科的需求,在实际汇报情况基础上要求各科室全力配合,共同保障急诊救治通道的畅通。张培荣每天都要拨打100多个电话,与医务部、总值班和其他科室协调安排床位。“急需协调病区留出床位。”“如果有空床,请马上联系我。”……


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病痛稍有缓解就冲向抢救一线……遇到难题、破解难题,遇到新的难题,破解新的难题。一个又一个难题在急诊医学科和全院各科室的协力下迎刃而解。


争分夺秒


“今天抢救室的夜班真是永生难忘,加床5张,上呼吸机的有8位重症肺炎患者,突破‘历史新高’,按压、除颤、插管,抢救患者一场接一场,全程没停过,衣服湿透……”12月21日晨交班,急诊抢救护理组长邱惠简单的几句话,在工作群内引发“共鸣”


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12个小时连轴转,顾不上吃饭甚至喝水,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整个院前急救病区,医护人员行色匆匆、快步小跑。


“大夫快来,快救救我们的孩子!”12月15日夜,一对夫妻抱着三岁的孩子,飞奔进了抢救室。护士站的护士李青听到呼救,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医师李静也立刻赶了过来。


图片

“高热惊厥”在李青脑海中一闪而过。果不其然,患儿高热41摄氏度,神志不清处于惊厥状态。李静和李青检查患儿的生命体征后,立刻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并肌肉注射镇静药物。“别紧张,用上药以后很快会见效,请放心!”


几分钟后,患儿意识逐渐恢复。“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你们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患儿母亲眼眶湿润了。看到患儿转危为安,为人父母的医护人员感同身受露出了微笑。


这样的抢救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下班时李青的手环显示,步数23600多步


图片

抢救室里最多的是危重患者,有时,医护人员还要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医生景莉娟和同事早上8点穿上防护服进入抢救间,一直忙到了晚上9点。走出抢救室时她全身已经湿透,中午的盒饭还没来得及打开包装。


图片

有医护人员形容,他们天天关注患者的心电指数,如果能给医护也上个心电监护,那大家的心率一定和当前氛围匹配——“争分夺秒,高位运转”


在科室最忙碌的时候,科室里的年轻人非常给力,赵普、宋金领、王亚均、李登辉、万鑫柯、郭云飞等吃住在医院,随叫随到……


最让人欣慰和骄傲的是急诊科的年轻人,关键时刻肯吃苦、顶得上!最困难的那几天,他们在“老将”们的带领下,成了科室的中坚力量。


高强度的工作下,大家都瘦了。秦历杰瘦了10多斤,张培荣瘦了10斤,韩旭瘦了7斤多,护士关闯瘦了10斤……


守护健康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前,急诊科就已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秦历杰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回家。巨大的压力下,他带领各病区主任和护士长坚守在岗


图片

回想起半个月前紧张忙碌的场景,急诊科总护士长臧舒婷深有感触:穿上隔离服,走到分诊台前,忍受着嗓子的不适解答患者的难题;50岁的分诊护士雷海棠吃上退烧药,在分诊台前耐心为病人分诊挂号做咨询;怀着身孕的导诊王珊珊被大家的精神所感动,坚持要求和大家一起坚守……


图片

还在孕期的EICU护士刘亚楠、张双双、林冲冲主动坚守,接收物资、整理药品、质控病例……琐碎的工作被三人整理得井井有条。


图片

每当护士长问急救车司机申亚伟是否需要休息,53岁的申亚伟总是婉言谢绝,在他看来,穿上这身绿衣就意味着责任。警铃再次响起,一路小跑冲向了救护车。


1月5日的急诊科,随着所有医务人员到岗,门诊量依然在500人次以上的高位运行,但整体运转平稳有序。


病痛不断减除,患者转危为安,是急诊科每个坚守者最大的欣慰。(宣创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