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百年省医 薪火相传 40后、50后专家情暖北院区

时间:2023-12-25

年逾花甲的他们是国家级、省级知名专家,退休前担任过科主任。如今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北院区崭新的诊室里、启用不久的病房中,他们的身影时常出现,百年省医的风范和精神在这里传承、延续……


晨昏

12月21日8时未到,77岁的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冯周琴发了一条朋友圈:“天还没有亮,就从医院北广场出发了,到北院区后,才7:30,离上班还有半个小时呢!”



他还配发了出发时和北院区门诊大厅、内科候诊室的图片。这条动态引来众多“粉丝”的点赞、留言。“敬业”“披星戴月”的留言好几条。


一位患者评论:“感谢你们这些大专家又能为那里的百姓就近诊治了,此刻我特想说有你们在我们身边真好!”


北院区开诊以来,门诊坐诊的专家中,有不少像冯周琴这样的 “40后”以及“50后”老专家作为国家级、省级知名专家,退休前带领医护团队攀登技术高峰的科主任,年过花甲的他们,热情、精力丝毫不减。


 

每天天不亮乘坐班车出发,夜幕低垂时回程。坐诊、查房、带教,他们在北院区一忙就是一整天,乐在其中。


守候

12月11日,北院区开诊第二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65岁的主任医师马利军一直坐门诊到晚上近18时。


风雪中,就诊的患者之多让他感到意外。“郑州的,新乡的,附近村庄和小区的患者都有。不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的重症患者,需要住院的有5个。”马利军说。


很多患者症状严重,却“拖着”、“硬撑着”没就诊。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诊所打了一个多月针,就诊时脸、四肢全都肿了当天看的最后一名患者是个中学生,患有鼻窦炎、哮喘,要放学了才能就诊。他的父母先到门诊挂了号,拜托马利军“等一等,孩子马上就到”。


“医院开在这里,就是方便老百姓的,等一等没关系。”马利军说。


12月21日上午的高血压科门诊,66岁的主任医师王浩,也一直等到中午,才等来最后一位就诊者。患者是个30多岁的男青年,提前预约好了上午8时的第一个专家号。


王浩已经看完第40号患者了,“1号”还未出现。直到12时许,这个年轻人才急匆匆现身。原来,从新乡一早赶来路上,他的车被人撞了,处理交通事故耽误好一阵子。之所以克服困难也要赶来,是因为自己的高血压病因疑难,当地医生推荐找省医高血压科的创始人王浩主任。


当天就诊的,超过一半都是老病号“北院区的环境、设备都超过我的想象,医护也是原班人马。我是在省医成长起来的,如今,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新院区。”王浩说。


传承

“眼前的景色都似曾相识。”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张茵说,北院区的门诊楼、病房楼,无不勾起她刚到省医工作时的回忆。但走进现代化十足的诊区、病房,又处处提示着医院的发展变迁。


“门诊、病房配置可比我们刚上班时先进多了!”张茵说,坐在崭新的诊室给群众看病,有种见证医院发展的荣誉感。


找张茵就诊的患者,有郑州退休后到平原城乡一体示范区养老的。退休前习惯去省医看病,退休后省医又开在家门口,患者告诉她“一下子更有安全感了”。


看完门诊患者的间隙,这些资深专家们还会到病房转转,查房、带教。就在他们查房问诊,为患者制定调整治疗方案时,年轻的医生护士都不愿错过宝贵的学习机会如何用简单的检查手段准确诊断,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快速发现问题核心……年轻医护拿起本子,认真记录前辈的经验心得


学时一大片,用时一条线,希望我们的经验对年轻人有所启发。”冯周琴说。百年省医,薪火相传,这正是老专家们的共同心声。(宣传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