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58岁的刘女士陪老伴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看病,老伴看病间隙,刘女士顺便让护士给她量了量血压,不量不要紧,一量吓一跳,高压180低压90。高血压科主任王浩说,单从刘女士的血压看,已经是重度高血压了。王主任问她最近吃的什么降压药,有没有身体不适。王女士表现得很迷茫,她说她没有高血压,也没吃过降压药,而且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为了得到更精准的结果,王浩主任让刘女士回家自测血压。回家后,刘女士连测几次血压,都是高压120,低压80,血压处在正常范围。
在医院和在家里测的血压不一样,是不是医院测得更准确?
20%的高血压患者是“白大衣高血压” 根本不需要用药
王浩说,刘女士是典型的白大衣高血压。
每天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他们的血压真的高吗?他们的“高血压”需要用药吗?王浩主任通常在见到患者时,都会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医院测量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哪个更精准,二是医院测量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哪个更重要。99%的患者都会回答,医院测量的血压更精准更重要。王浩主任说,其实,家庭自测的血压更精准更重要。
在医院测量血压时,一些病人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精神就紧张,血液中就会出现使心跳加快的儿茶酚胺,同时血管收缩,增加血管的外周阻力,从而导致血压上升。这种因紧张导致血压升高的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临床中,将近20%的高血压患者是白大衣高血压,也就是说,有20%的“高血压患者”根本不需要用药,因为他们的血压值处在正常范围,只是到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心里紧张血压才升高。
家庭自测血压 有助于了解真正的血压值
然而,临床中的白大衣高血压并没有被发现,很多医生在看到“患者”在医院的高血压数值时,都会给患者开药降压,其实他们根本不需要吃药,吃过之后原本正常的血压反而变得更低,进而发展成低血压,更容易出现心梗或缺血性脑中风。
采访中,王浩主任还谈到另一种情况:隐蔽性高血压。这种病患更危险,他们本身血压值偏高或是很高,但是在医院测量时又呈现正常血压,这样便混淆了医生的判断。这时候,王浩主任就会强调家庭自测高血压的重要性,甚至必要时要做24小时的血压监测。
如何正确使用血压仪自测血压
1.测量血压之前一定要安静地休息十到十五分钟,运动后则休息三十分钟,放松一下情绪,稳定一下心态,测压时肢体不能用劲和乱动,保持一种轻松舒适的状态。
2.测量者尽量选择坐姿。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背靠座椅,两腿落地放松。测量时肘关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裸露并伸直。袖带气囊紧贴皮肤,下缘距肘弯横纹2~3厘米,不要过松或过紧,保持一指的缝隙(如行动不便,可采取躺卧式测量,方法同上)。
3.测量血压。以水银式测压仪为例,将听诊器的表形件伸入气袋下肱动脉搏动处,接着拧上气门打气加压,在水银柱上升过程中即可听到动脉搏动声音,随压力上升搏动声音逐渐减小,当完全听不到时,表示动脉血流已完全阻断,再加压使水银柱升高20~30毫米然后慢慢放气。在听到第一个“咚”的声音时所示的压力值便是收缩压(即高压),记录下血压的最高数值。随后声音逐渐增强后转为柔和杂音,当该音突然变得低沉时的压力值即为舒张压(即低压),记录下血压的最低数值。
4.测量结束后,排尽袖带内的多余气体,整理后放入盒内,血压计盒盖右倾45度,待水银全部流回槽内,平稳放置。
家庭自测应注意哪些事项
1.建议测量时间放在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觉前)各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初诊或治疗早期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最少要测量1天。
2.由于坐位和卧位测得血压值不同,为了统一标准,每次测压时要采用统一姿势。
3.屋内的温度要适宜,过冷的环境导致肌肉颤抖,影响测量结果。
4.正常人的血压都是在变化发展中,上午的8点到10点,下午的4点到6点处于高峰值,而且夜间血压要比白天下降10%以上。所以,某一时刻的血压不能代表整体血压水平。建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血压水平的参考值。
5.如果测量血压的条件不够稳定或是测量方式不正确,即便连续测量,血压也可有较大幅度的波动,甚至达到10毫米汞柱以上,这时候应及时调整不稳定因素。
http://newpaper.dahe.cn/dhjkb/html/2013-11/22/content_98955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