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大河报》慢性心衰,家庭康复护理很重要

时间:2013-08-01

阅读提示 | 慢性心率衰竭是诸多心血管病发展的晚期阶段,预后较差,被称为“生命绊脚石”。目前,我国有近500万心衰患者,专家提醒说,慢性心衰治疗要抓关键,家庭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记者 林辉

 慢性心衰治疗要抓关键

 “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形成心衰,心肌收缩舒张能力逐渐减弱,出现水肿、淤血等病变。”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王正斌博士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合并心律失常是猝死的重要原因。

 王正斌介绍说,慢性心衰的心脏病变机理非常复杂,引起的症状繁多。目前普遍认为心衰的治疗,一方面强心、利尿、扩血管,另一方面应该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构。

 “西药治疗慢性心衰需要多种药物组合,患者每天都要吃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虽然治疗效果不错,但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王正斌说,临床显示,中药治疗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安全副作用小,但中药起效慢,对重度患者需要中西医结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定期检查是预防心衰的有效方法之一。王正斌说,通过定期的X线等方法检查监测心脏功能,可帮助医生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心衰。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也可防止心衰的发生,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订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按时按量服药。

 低盐少食多餐防感染

 “如果患者出现心衰症状,也无须过于紧张。”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原芳说,首先要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将每日主食量控制在150~300克为宜,减少盐的摄入量(轻度心衰5克左右、中度2.5克、重度1克),避免隐性高盐食品,如酱菜、腌肉等;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牛奶、瘦肉、淡水鱼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食物应粗细搭配以免便秘;适当限制水分,一般患者液体摄入量为每日1000~1500毫升(夏季可为2000~3000毫升)。

 其次,要充分休息。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以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疲乏为宜。心功能Ⅱ级者应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更严重的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转后做一些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活动。

 “心衰患者由于病情较痛苦,病程长,预后差,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反应,应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原芳说,患者在夜间犯病多伴睡眠障碍,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小剂量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睡眠。

 原芳说,感冒、肺炎、尿路感染等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开窗通风,注意保暖,勿去人多场所,外出后注意及时漱口,预防感冒。有些体弱病人仅表现为纳差、乏力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以免诱发心衰。

 “最后,家人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面色、尿量和体重等变化情况。”原芳说,可于每天早晨患者排尿排便后,穿同等重量衣服称一下体重,同时监测一天的尿量,观察患者脚踝是否有肿胀现象,夜间睡觉是否有憋醒、心慌的情况,是否伴有食欲不佳、腹胀等情况,出现异常应立即就诊。

 线索提供 邢永田 陶海龙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3-08/01/content_933131.htm?div=0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