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振东
某中年男性,是一企业高管,一日宴请诸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仍推杯换盏,鲸吞虎饮,一时间自感心慌气短、头重脚轻,不能站立,继而呼吸困难,口吐粉红色分泌物,急送医院,经过紧急抢救,保住性命。惊慌之余,诸友问什么病?医生曰:急性心力衰竭。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赵士超告诉记者,很多人都知道冬春两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其实,在夏季35℃以上的高温天气里,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也会明显增加。这是由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但此时气温较高,人体为散热会使血液集于体表,因此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使血液黏度上升,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如上述中年企业高管。
因此,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以及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都应留心身体状况,重视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到安全度夏。
夏季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饮水不足是重要原因。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使人体的需水量增大,因此必须及时补充缺失的水分。但有些人感觉非常口渴才喝水,此时已经是亡羊补牢了。当人感到口渴的时候,是机体严重缺水的信号,当身体特别想喝水时,身体的器官已经在一种极限情况下运行了,也就是说非常缺水了。
夏季饮水要少量多次饮用,每天饮水量应达到1000毫升以上,并要定时饮水,不要只在口渴时才想到饮水。一般而言,最好清晨起来,刷牙后喝一杯白开水,上午10点喝一杯,午饭前再喝一杯,下午3点喝一杯,晚上睡觉前来一杯。
http://newpaper.dahe.cn/dhjkb/html/2013-06/18/content_90881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