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鹤城晚报》乙肝抗病毒治疗 看准时机再出手

时间:2013-04-22

近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于静的办公室里,挤满了来找她看病的人,其中不少是常年找她看病的乙肝患者,这次来复查,检查显示多数人的乙肝控制得都不错,但也有不能达标而长期服药者。其中,有一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于静主任在仔细查看检查单和询问病情后,很替她感到遗憾和心痛。

这个小姑娘不久前刚被查出患了乙肝,当时检查显示她体内的乙肝病毒数量很高,乙肝大三阳、肝功正常,属于乙肝病毒携带期。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了抗病毒治疗,使用目前比较强效的口服核苷类药物,很快,她体内的病毒数量就开始下降,但没有降至正常范围。小姑娘不放心,慕名找到于静主任。

当时,一听到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处于乙肝病毒携带期(病毒DNA高,肝功正常,转氨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于静主任就觉得不妥;后来,她仔细询问了一下,小姑娘家里没有人患乙肝,更没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小姑娘目前根本不符合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单纯乙肝病毒数量高,不是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很多乙肝病毒感染者,一看到检查显示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很高,就急于开始抗病毒治疗,甚至连一些医生也是如此治病。事实上,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并不是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唯一指征。是否开始抗病毒治疗,必须考虑患者有没有乙肝、肝硬化家族史,本人有没有肝硬化、肝功损伤以及转氨酶水平高低等。”于静主任指出,有一些患者,单纯乙肝病毒数量高,但是乙肝病毒和人体免疫系统处于“互不干涉,和平共处”时期,免疫系统还没有向乙肝病毒发起攻击,此时患者只需每3~6个月查一次肝功等,观察乙肝病毒和肝功是不是出现“异动”即可。过早开始抗病毒治疗,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可能暂时会降下来,却留下了很多隐患。

过早抗病毒治疗,恐导致患者该用药时没药用

会有哪些隐患呢?于静主任告诉记者,过早开始抗病毒治疗,最好的结果就是治疗有效,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数量及肝功等都正常,但是,他们却很难再停药了,很可能要数年、数十年甚至终身服药。

第二个结果是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联合用药,但有可能联合用药效果也不好,病毒数仍然小幅度增高,疾病缓慢进展。

第三个结果是治疗根本不能控制病情。有人可能觉得,那可以选择用干扰素。事实上,只有30%的乙肝患者通过干扰素治疗可以获得长期持续的疗效。

“更严重的是,抗病毒治疗开始的时机不对,容易因为滥用药物导致病毒变异,甚至产生耐药性。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来说,在不需要采取抗病毒治疗的时候用了药,等到出现肝功异常、转氨酶水平严重超标、肝硬化了,迫切需要药物治疗时,很可能因为耐药导致无药可用,只能任由疾病发展。”于静主任说。

转氨酶水平高到一定程度,再开始抗病毒治疗

那么,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呢?于静主任说,对于乙肝患者特别是40岁以下的人来说,一定要等到转氨酶水平高到一定程度(比如200~300单位),并且排除是饮食、运动等原因所致的转氨酶升高,才能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有肝硬化及肝癌家族史者例外。此外,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无论转氨酶水平多高,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转氨酶水平升高,意味着人体免疫系统已经开始向乙肝病毒发动攻击了,此时开始抗病毒治疗,无疑是对乙肝病毒形成了双重夹击,抗病毒效果自然更好。”于静主任说。

于静主任还经常向乙肝患者讲解“梯子学说”:当一个人爬梯子快到顶时,你推他一把,他很容易就爬上去了。但是,当他处于梯子底部时,你就开始推他,可能刚爬到一半,你就没劲儿帮忙了。乙肝抗病毒治疗也是如此,只有当人体转氨酶升高、肝功受损到一定程度时,开始抗病毒,才更容易也能更好地攻击乙肝病毒,帮助患者顺利跨过肝纤维化、肝硬化这道坎儿,这也是当今各种乙肝治疗指南的要求。 王娅青

http://newspaper.dbw.cn/hcwb/html/2013-04/22/content_509063.htm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