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室的铃声响起,又有一个急会诊,神经外科栗超跃副主任匆匆赶往中心ICU,病人急查的头颅CT明确显示“脑干出血,出血量约15ml”,这是一个50多岁的男性,有常年的高血压病病史,此时患者意识呈深昏迷,双侧瞳孔已呈针尖样,自主呼吸消失,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出血堵塞四脑室,与之前患者在当地医院急查的CT比较,已出现了脑积水表现。
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的急重症,病死率极高,作为神经外科的手术禁区,相关手术只是在全国少数医院开展。脑干出血量在3ml以下,患者死亡率在70%左右;出血量在5ml以上,死亡率90%左右;当出血量超过10ml以上时,死亡率更是高达100%。
栗超跃副主任医师仔细分析了病人的CT片,脑干出血量虽大,但出血位置较高且偏向一侧,仍存在手术的可能,但是面对目前的医疗环境,如果选择手术治疗,风险极大,病人很有可能会在手术台上发生呼吸心跳骤停风险,若只是单纯保守治疗,病人很可能会在48小时内死亡。
正当栗主任徘徊不能做决定时,本院心外科大夫急急赶来,这名患者正是他家乡的亲戚,而此时患者的家属已经全部赶到,栗主任详细的将患者病情与其分析后,在心外科大夫的建议下,家属表示要求积极手术治疗,并愿承担一切后果。
带着这份家属的信任,带着一名医生的职责,带着省医院救治急危重症的宗旨,“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脑干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正式开始,术中麻醉医生严密观察着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每一次的波动都会及时的告知主刀医师并作出正确的处理;栗超跃主任对脑组织进行着精细的分离,每一步的动作都游走在这片生命禁区中,每一寸的深入给患者带去了每一丝的希望。时间一点点流走,四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中心ICU。3天后,患者意识转为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手术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我院神经外科的治疗水平,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每一位危重病人,都是游走在生死之间,我们总是说医生的每一次诊治往往决定了患者的生死。但是随着我国当前医疗环境的不断恶化,其实患者的生死恰恰决定在患者及其家属手中,因为所谓的猜疑与不解,导致信任缺失,医生在治疗中要考虑更多非医疗因素,使得治疗上畏手畏脚,不能全力以赴。
目前我国的“医疗关系”,更倾向于“‘关系’医疗关系”,即在病人面对生死抉择之时,病人家属往往需要托熟人找关系,以此来寻求所谓的“信任”。而一旦未能达成这种“信任”,病人家属就会产生更多的疑虑,医生的积极治疗就会被束缚,最终只会让病人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中国医改道路还很漫长,纷纷中混杂着太多的利益纠缠与无奈,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只愿患者给我一份信任,我愿付出毕生努力还你一片绚丽天空。
神经外科赵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