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监测、视频脑电图监测。EEG是癫痫诊断和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工具,尽管高分辨率的解剖和功能影像学在不断的发展,但在癫痫的诊治中EEG始终是其他检测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1929-Hans Berger 将其关于第一份人类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的发现出版
Hans Berge,奥地利精神病,首次记录人体脑电,十八世纪20年代早期,利用移动感光纸和闪动光点记录脑电,发现每10秒的常规波动。由于这是他第一个从人类EEG中分离出来的波。他将此波动命名为α波。1929年Berger发表了该结果,这是有关人类脑电的第一篇论文。Dr.Hans Berger的谨慎精神,Berger在自己和其它许多人身上反复记录,通过同步记录心电和头部血压变化,排除了由血循环造成波动假相的可能性,将电极放在皮肤以下记录,排除了波动来往皮肤的可能性。十八世纪首先命名了α和β波,第一个采用EEG作为脑电图的缩写名称,提出β波幅度小于α波,指出β波与集中注意力和惊跳反应有关。1931年发现α波在睡眠、全身麻醉、使用可卡因等情况下消失,发现脑损伤造成颅内高于的患者α波幅度减低,发现癫痫患者的高幅度脑电波,发现Alzheimers病和多发性硬化患者存在EEG改变.Dr.Hans Berge发现癫痫病人在发作后脑波几乎变平;α波随着意识的恢复而恢复,脑波在出生两月后才出现,与脑内神经元髓鞘化的过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