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存栏目

第五十六期护理研究生沙龙 —“护理理论—行为系统模式”

时间:2018-06-11

第五十六期护理研究生沙龙 —“护理理论—行为系统模式”

201861118:00,我院第五十八期护理研究生沙龙在1号楼北楼13楼示教室如期举行。本期沙龙由2017年入职护理研究生第三小组筹备,内容包括“护理理论—行为系统模式”和《暖医》分享两个环节。参加此次沙龙的人员有2017年入职护理研究生及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在读研究生以及护理研究中心的张海鑫老师,虽然刚结束一天辛苦的工作,但是大家仍怀有很高的激情,不断进行交流与探讨。

本次沙龙的第一环节是护理理论的学习,本次分享的护理理论为的行为系统模式,该理论由美国最早的护理理论家之一的DorothyJohnson(多萝茜·约翰逊)提出,她“将人看作是具有独立行为系统的整体,认为只有行为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才能保证个体的健康,并提出护理是在系统失衡或需要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是提供帮助的主要力量,由此提出的行为系统模式认为“行为系统模式认为每个人都由一定型态的、有目的和重复活动所构成的行为系统,是一个有组织的、完整的功能单位,其功能是调节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并在人与环境中的客观事物和情景之间建立联系和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次授课要从理论概述、理论家简介、理论基本内容及理论的分析与评判进行了讲解。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到一个学科的发展,需要有相关的理论进行支撑和引导,而本理论更是使护理从对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的关注转到对患者全部行为的关注,从而将医疗和护理的职责区分开来,为护理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做出了贡献。

第二环节为《暖医》分享,分享的文章为《冷漠比误诊更可怕》。该文章通过一则因医生冷漠,诊疗时未与患者充分沟通而导致误诊,并险些造成医疗事故的实例引出主题,提出当今医疗界的通病——冷漠看病,并指出“误诊率较高的医生,往往并非技术最差的人,而是责任心最差的、对患者最冷漠的人。一名医生,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毁掉生命,可以制造幸福,也可以制造痛苦”。人并非一具行走的肉体,而是集生理、心理、社会等一体,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助力于人类健康,而不能仅仅着眼于疾病本身,并且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关注患者的就医体验,不仅有利于诊疗的顺利进行,更有益于筑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本次的学习,不仅拓展了我们护理理论方面的知识,也启示我们日常工作中应具备怎样的一个护理态度,如何更好地与患者相处。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