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

特殊时期,医院的厨房和食堂怎么做?

时间:2020-02-06


作为一名医院的营养师,涉及到不单单是自己的吃喝。很多人最近也很关心医院是怎么处理的,今天我就来说一说。


医院厨房的应对措施
 
先来说说我所在的儿童专科医院营养科。我们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给全院的患儿提供餐食。我们从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提出新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后,就采取了营养厨房的针对性应急措施,具体如下:

1. 排查有无武汉相关接触史 对所有员工包括配膳员近1个月的行程做记录,有无相关武汉接触史。排查结果有1位湖北籍阿姨,于12月底~1月初回湖北老家(非武汉)探亲3天。返回岗位后身体状况良好,上报科室领导后,决定让她继续工作。

2. 通知所有营养科工作人员 建议尽量不要回老家过年,尤其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回老家过年。3位配膳员需要返回浙江老家,乘坐私家车;2位营养科医生回江苏、河南老家,乘坐私家车。旅途往返做好个人防护。年初二微信工作群要求他们回沪后居家观察至少7天再返回岗位。

3. 提高消毒工作的力度 由原先的一日3消毒,增加至每次使用饭车前均需要用医用酒精擦拭把手等与人接触的部位。将不锈钢餐具的消毒温度由原先的110℃提高到130℃。

4. 召开全员科室会议 会议内容包括七步洗手法、正确佩戴口罩、佩戴手套发餐。并在内部区域内所有水池旁配备了医用洗手液,进出大门等关键地区配备3M免洗手液。对每一位配餐员的一次性医用口罩规定为1日2个,由领班发放。


一些用到的消毒产品

5. 年初一,隔离病区 年初一,医院领导告知开设了隔离病区。


隔离病区小朋友的餐



隔离病区成人餐

我们主动和隔离病区联系需要提供给患儿及其家属的餐数,并提供可微波炉加热的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餐具。对负责配送隔离病区的阿姨再三强调个人卫生。

6. 年初六,一次性口罩告急 我们集中了所有医用一次性口罩,给需要和临床接触的医生、配膳员。其余如厨师、肠内营养配置员、清洁员等启用纱布口罩(连我们营养师自己也都舍不得丢掉医用一次性口罩,每次去病房后回来都是用酒精喷洒消毒)。

7.减少人员聚集 年初二的时候发现有配膳员工作闲余在休息室打牌,也被我们劝散了。为此新开了一个杂库房,让所有的阿姨都分散在3间屋内,减少了人群密集度。


食堂的其他措施
 
以上这些医院营养科营养厨房的措施,其实基本上都能供医院食堂采用。除此以外,食堂面向的人群更广泛,除了医院职工外,还有一部分是病患家属。并且由于有聚集的风险,考虑到我们医院的实际环境,做了以下的改进措施:

1. 取消食堂堂食,一律打包 我们医院食堂目前采取集中订餐、集中取餐的模式,减少人群聚集带来的风险。由于我们医院食堂平时职工就餐均穿着白大褂,因此取消堂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发餐时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和手套

2. 加强食堂员工的个人卫生监管 包括每日上班前测量体温、进入工作区域均需正确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和手套、不直接接触生鲜的食材、工作前后正确洗手。


强化二次更衣的流程


走廊配备免洗手液和酒精,供皮肤和物品表面消毒

3. 食堂餐厅正确消毒 对所有操作台面、推车等设备使用后,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并且擦拭后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所有水槽配备洗后液


擦拭表面用的含氯消毒片


4. 强化日常管理工作 如紫外线灯消毒、餐具消毒、生熟分开、厨房地面干燥整洁、冰箱及冷库归类整理一日一清、做好留样登记。 


强化消毒液的配置和七步洗手法

对人员经常接触的门把手酒精喷洒擦拭消毒


内部区域地面干燥



写在最后:
 
每家医院的食堂,或者说每个食堂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自然会有不完全一样的处理方式。但是疫情当前,从严处理无疑是对就餐者最大的保障。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院营养科洪莉主任主动联系了医院食堂,为全院职工重新设计了一份特殊时期的工作套餐。每餐保障优质蛋白质和新鲜蔬菜,为全院员工抗疫工作提供营养保障。食堂也非常给力,在原料供应不稳定的时期依然竭尽所能按我们设计的菜单烧了出来。



营养科和食堂虽然不在抗疫的第一线,但力所能及提供我们能做的。这也正如同每一个人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相信冬天很快会过去。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洪莉:


洪莉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曾先后赴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芝加哥大学COMER儿童医院、洛杉矶儿童医院进修。2014-2015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波士顿儿童医院访学1年。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15年小儿外科,10年临床营养工作经历等。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