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

国人过早死亡的疾病前十,必看

时间:2019-07-04


“No zuo no die”——今日份心灵鸡汤。


上周,大家知道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一篇由中国疾病预防中心(中国CDC,我本科毕业后的第一个东家)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所(IHME)合作完成的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及各省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1990-2017: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统计数据来自中国34个省份,时间跨度:1990年-2017年。对全因死亡率和死因别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进行了估算和总结。


我觉得,如果你准备继续在这片热土上生活,你真的有必要了解!


你吃过的饭、喝过的水、抽过的烟、走过的路、选择过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着的环境,都将决定一件事:你是不是需要改变了?还是说:努力挣钱给自己再上一份高额保险,以免这辈子的血汗钱不够日后看病吃药?


废话少说,上数据和结论(急着知道答案的,请直接跳至后半部分):






上面这张表告诉我们:2017年,卒中、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肝癌是导致中国人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的前五大死因。






而这张表说明:2017年导致中国人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s)的前五大死因是肌肉骨骼疾病、精神障碍、感觉器官疾病、其它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






这张五颜六色的图,说明了: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道路意外伤害是2017年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前五大原因。


所以,将这三大点结合起来综合排序后,我们可知27年后的今天,导致中国人过早死亡的疾病前十排位为:


1. 脑卒中
2. 缺血性心脏病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肺癌
5. 阿尔茨海默症
6. 肝癌
7. 胃癌
8. 高血压性心脏病
9. 道路交通意外
10. 食管癌


27年间的变化趋势,详见下面的动图(该动图来自柳叶刀官方微信号):






死亡原因前三名,全部为慢性疾病。这提示人们: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已面临着疾病模式转变的临界点。与此同时,比结果更要重视的是:


 致死的危险因素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中的统计数据,第一张图是致死危险因素,第二张是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危险因素:






高收缩压、吸烟、高钠饮食、颗粒物空气污染同时是2017年死亡人数和DALYs的前四大危险因素。而前十个危险因素中,膳食因素及生活方式因素占了好几条:吸烟、高钠饮食、全谷类摄入不足、水果摄入量不足、饮酒、体重(BMI)超标。将这些因素经过调整,得到了扎心的下图(该图片来自柳叶刀官方微信):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对于综合排名第一的膳食危险因素,作何感想呢?


另外,一定会有读者对于饮酒只排在第10位感到无比庆幸。嗯,别高兴太早,作为第一类致癌物质,酒精没这么容易甩掉重责。研究团队声明了:“我们利用酒精产品销售数据来估计酒精的使用量。由于1990年中国居民的酒精消费主要是国产产品,所估测的从1990年到2017年的酒精使用情况可能是不准确(低估)的。”


2017年,吸烟是中国整体以及21个省市导致DALYs的第一位危险因素,在其余省中排第二或第三。高收缩压和高钠饮食是全国导致DALYs的第二和第三大危险因素……所以,再不戒烟,你真的要小心小命了!抱歉,毒舌姐话糙理不糙,别跟我说烟草公司存在论&国家GDP扶持大计五六的,你还真没有能将国家和烟草公司的前途担在自己心脏上的本事和机会。别再自欺欺人了!这辈子总给自己找借口的人,都是傻瓜懦夫!






禁烟、减食、多运动
成未来主要健康方式


最后,研究团队提出:


控烟、控盐控血压应该成为未来10年首要的健康目标之一。
1990年—2017年间,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显著地改变了中国人的体重指数(BMI),日常生活中摄入过量的红肉(猪、牛、羊肉)+ 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让糖尿病比例逐渐升高,正成为下一个健康杀手。
健康中国2030,你我都应行动!毕竟,没有了健康,再多的梦想与希望都是零!


醒醒吧!另:抓紧去复习一下相关的既往推文,趁你还来得及~




遂谦碎碎念
 
大佬们都在投资健康产业,你要不要趁机捞一把金呢?不谢哦~




原标题:中国人正在死于什么?你猜中了几条?
注:文中用图来自网络


喜欢记得去传播哦~








参考文献: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June 24, 2019.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9)30427-1.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