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专题网
新OA
院史馆
本站首页
医院概况
就诊指南
入院服务
出诊信息
体检指南
医保服务
科室导航
价格公示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学术新闻
技术突破
人文故事
视觉省医
电子院报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科普视频
科普讲堂
通知公告
最新公告
招采信息
医疗工作
医疗公告
医疗动态
护理工作
护理公告
护理动态
科教工作
科教公告
科研动态
教育培训工作
研究生工作
临床试验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工作
党纪学习教育
本站首页
医院概况
就诊指南
入院服务
出诊信息
体检指南
医保服务
通用政策
省直医保
郑州市医保
省内异地医保
跨省异地医保
科室导航
内科
外科
妇儿
眼科
脑血管病
急危重症医学部
生殖与遗传
综合
医技
药学
健康管理科(体检)
国际医疗中心
职能部门
价格公示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学术新闻
技术突破
人文故事
视觉省医
电子院报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2年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科普视频
科普讲堂
通知公告
最新公告
人事招聘
招采信息
医疗工作
医疗公告
医疗动态
护理工作
护理公告
护理动态
科教工作
科教公告
科研动态
教育培训工作
研究生工作
临床试验
临床营养科
首页
>
就诊指南
>
科室导航
>
医技
>
临床营养科
>
健康教育
>
正文
科室简介
专家介绍
工作日志
健康教育
通知公告
风采展示
资料下载
特色技术
服务指南
机构简介
好贵的高档酸奶,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
时间:2019-05-03
有位朋友问:
酸奶的价格为什么差异非常大?
我发现,新出来的品种都很贵,过两三年时间,不是销声匿迹,就是价格变得亲民。不过,
最近的产品可不是稍微贵一点儿那么简单。
有的加起来300多克就二十七八块,也有的不到150克就要十块八块的。
她迷惑不解地问我:这些品种到底为什么那么贵呢?该怎么挑选呢?
于是我去某超市调研了一番,发现
酸奶的热量值
差异实在太大了,
最低的:60千卡/100克(250千焦/100克),
最高的:142千卡/100克(594千焦/100克)。
以前只知道糖分的差异非常大,这次则发现,产品之间
脂肪的含量
差距也非常大,
最低的是1.4克/100克,
最高的是9.0克/100克。
前一阵的新产品以甜味浓取胜,这一阵的新产品则争相以
高脂肪含量
来取悦人们的舌尖。
这里就帮大家分析几款酸奶产品的热量和营养特点,顺便也教大家学会按
营养成分
表选购酸奶。
1号产品,某某酪
产品类别:
风味发酵乳
(意思是加了少量其它配料的酸奶)
执行标准:GB19302
它叫做
「XX酪」,
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口味真的也是
特别浓郁,
而且有
真实的奶油味,
不像有些产品明显是香精的味道。
配料表上写得明白,其中加入了
稀奶油和浓缩牛奶
蛋白,所以增加了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一杯是135克。
「某某酪」的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566千焦
7%
蛋白质
3.0克
5%
脂肪
9.0克
15%
碳水化合物
12.0克
4%
钠
70毫克
4%
按这个表格中的数据,
它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部分酸奶产品(多为2.5~3.3,它是最高一档),
脂肪含量大大高于普通酸奶产品(一般也是2.5~3.0,它是正常值的3倍)。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平均值(含糖酸奶通常在10.0~14.0之间)。
因为脂肪异乎寻常地高,所以它的热量也就相当可观啦。566千焦相当于135千卡,135克就是183千卡。
吃100克酸奶,相当于一日脂肪摄入参考值(所谓参考值,大致是成年健康男女营养供应标准值的一个平均)的15%。
而这一杯是135克,那么吃一杯下去,就吃到了一日脂肪合理数量的20%,这可不能小看啦。
食用建议:
这个产品很适合需要增加体重的朋友们,或者不在乎体重,只在意口感的朋友们。
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虽然它很美味,但需要少吃炒菜油来弥补,或者额外走路20分钟,否则这一杯就比脂肪含量为3%的酸奶产品多吃进去8克脂肪、72千卡热量呢。
2号产品,某果粒风味发酵乳
产品类别:风味发酵乳
执行标准:GB19302
这款酸奶的名字非常洋气,画面是水果和又像奶油又像酸奶的食物,但仔细看一下,杯子最靠下的地方用小字写着「XX果粒 风味发酵乳」。
看看配料表,除了生牛乳和糖,还有果酱。比较有趣的是,它的菌种不是日常发酵的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而是「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感觉是发酵酸奶油的时候用的。也难怪它的确有点酸奶油的风味,和酸奶不太一样。
「某果粒风味发酵乳」的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594千焦
7%
蛋白质
2.8克
5%
脂肪
8.6克
14%
碳水化合物
13.4克
4 %
钠
45毫克
2%
不过,酸奶油的脂肪含量,可就要比普通酸奶高多了。仔细看看营养成分表就会发现,
它每100克中的脂肪含量高达8.6克,仅次于1号产品。
它的蛋白质含量正常,
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于产品1。
这使得这款产品的总热量高达594千焦,即142千卡/100克。由于它一杯中的净含量是135克,一杯的总热量高达192千卡。
这相当于300克牛奶,或者近2/3小碗米饭了。
食用建议:
不需要控制体重的人就享受它独特的口感和酸味吧。
如果在意体重呢,吃了它就需要扣减一些主食和炒菜油,或者比平日增加跑步40分钟,把这些热量消耗掉。
3号产品,某有机酸奶
产品类别:风味酸乳
(和风味发酵乳是一回事儿)
执行标准:GB19302
这个产品号称是有机酸奶。它的配料表就是生牛乳、糖和发酵菌种,没有加奶油,也没有加浓缩蛋白粉,甚至没有香精。
所以,它没有很高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属于正常值,碳水化合物还是正常偏少的状态,说明加糖的量不过多。
口感很正常,既没有特殊的浓郁,也没有特殊的香甜。它昂贵的理由是「有机」、「无添加」。无添加本身并不增加成本,但有机饲养的确非常增加成本。
从营养成分表上就能看出来,这个产品的能量值比前面那三款已经低多了,327千焦相当于78千卡。一瓶是200克就是156千卡。
「某有机酸奶」的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327千焦
4%
蛋白质
2.7克
5%
脂肪
3.0克
5%
碳水化合物
10.0克
3%
钠
60毫克
3%
钙
80毫克
10%
可以这么说,它在加糖的全脂酸奶中已经算是热量相当低的了。除非用脱脂/低脂奶来制作,或无糖/低糖,才能把热量降到更低水平。
一般来说,酸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它的钙含量也越高,因为牛奶中的钙是和蛋白质同时存在的。
食用建议:
这款酸奶中规中矩,加糖量不算多,脂肪也不过高,适合绝大多数人食用。
唯一的缺点是稍微贵一些,特别适合环保乐活一族和追求食品安全品质的消费者。
4号产品,某低脂酸奶
产品类别:风味发酵乳
执行标准:GB19302
这款产品看起来还算比较传统,只是有一大堆消费者看不懂的各种标志,什么精选美味啊,某种特殊益生菌,升级的技术啊,表明它身份之高贵。
它还标示了「低脂肪」,不过字小得大部分人看不到,倒是水果内容比较吸引人。
它添加了很多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菊粉,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之外又配合了3种益生菌,增强了对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说得上是有健康概念的产品。一杯的净重是210克。
「某低脂酸奶」的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324千焦
4%
蛋白质
2.6克
4%
脂肪
1.4克
2%
碳水化合物
13.4克
4%
钠
60毫克
2%
在国外市场上,低脂产品最被人诟病的缺点就是为了弥补脂肪的美味口感,通常会多加糖和香精来「找补」回来。
在我国市场上,低脂类型和水果类型的酸奶,糖含量也都会偏高一些。
看了营养成分表,发现它的脂肪含量是正常的一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确偏高,但还不算是非常惊人的程度。
对有糖酸奶来说,10-11是最理想的,12以上就是偏高,但是市售产品中还有高达17的呢!
看看能量值,发现它的热量和上面一款全脂酸奶差不多,一个327,一个324。为什么低脂产品并没有有效降低热量呢?脂肪虽然少了,糖却多了,两者扯平了。
食用建议:
如果为了它的益生菌而买,那没问题。为了它的果粒口味而买,也没问题。如果为了「低脂」、「低热量」而买,那就没什么必要了。
从控制体重角度说,这款酸奶并不比上一款更好。
5号产品,某无蔗糖酸奶
产品类别:风味发酵乳
执行标准:GB19302
这是一款号称「不加入蔗糖」的酸奶,不过它和同系列的加糖产品很容易混淆。配料表中除了生牛乳,还有浓缩牛奶蛋白粉,乳清蛋白粉。不过,肯定添加量不会太多,因为蛋白质含量没那么高。
配料表的要点是其中含有木糖醇、安赛蜜和三氯蔗糖。这三种都是非糖甜味剂。所以,尽管制作时没有加入白砂糖,它却是有甜味的。
感觉它的甜味基本正常,尽管和白砂糖略有一点差异,但至少不会引起什么味觉反感。
「某无蔗糖酸奶」的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250千焦
3%
蛋白质
2.9克
5%
脂肪
3.3克
6%
碳水化合物
4.6克
2%
钠
70毫克
4%
看营养成分表会发现,这一款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4.6%,和牛奶是一样的。这说明它基本上没有加入糖。
不过,它也没有号称「无糖」,只能说无蔗糖,因为牛奶天然带着一些乳糖,它也属于碳水化合物,只不过不太甜罢了。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中等偏高的,热量却非常低,只有产品1、2中热量的一半——因为它既没有加糖,也没有加奶油。
一瓶的净重是450克,按重量计算,它比以上4个产品都便宜多了,估计是没有打广告的缘故。
食用建议:
这款酸奶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最低一档热量值的产品,适合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性价比较高。
我担心的是这种不加糖产品销售不火爆,某一天又会淡出市场,以后买不到了。谁让消费者很少能看明白营养成分表呢?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上一篇:
消化性溃疡的营养治疗
下一篇:
其实您没病,您只是老了
相关动态
2025-05-08
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工作大会召开
2025-05-05
五一特写丨他们,站在守护健康的第一线!
2025-04-30
共青团省医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省直医疗机构首个青工委成立!
2025-04-30
第12届十佳青年、优秀青年名单揭晓
2025-04-26
省医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学科知识竞赛成功举办
2025-04-25
“青春省医 奋斗有我”青年骨干风采展示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