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糖尿病患者身上总会揣着两块糖或者饼干,就是怕自己会发生“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是十分危险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知道如何预防低血糖很重要。
什么是低血糖
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 <2 .8mmol/l。
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差,所以更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会加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抑制对血糖的调节,形成恶性循环。
低血糖会有哪些表现
低血糖的症状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
常见的症状有: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
(图片来自于网络)
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抽搐、偏瘫、嗜睡、昏迷等)
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
有些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什么情况容易发生低血糖?
用药导致的低血糖
使用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容易引起低血糖。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 加剂量,谨慎地调整剂量。
其他种类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 α-糖苷酶抑制剂、 TZDs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导致低血糖风险很小。
运动量增加
不应该空腹运动,运动前可以补充一些碳水化合物,如:饼干、面包等。
饮酒
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则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备上一些小饼干或者小面包及时补充。
不正确的控糖方式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为了减肥或者降糖过度运动、不吃主食、不吃晚饭或者食用一些“特效”降糖的保健品。降糖过快,未必是好事!
对于无症状低血糖或出现过一次或多次严重低血糖(血糖<3 .0mmol/l)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的目标,避免在近几周内再次发生低血糖。
如何预防低血糖?
除了及时应对或者避免上述措施以外。对于发生过严重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和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还应该:
注意全天候的监测血糖(包括夜间和早起空腹血糖);
少食多餐,特别是对于夜间或早晨空腹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应该注意睡前的加餐。正餐间隔不要超过4~5小时;
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控糖方案,不要过分控糖。
除了经常携带一些饼干、糖果以外,还可以带一张小卡片注明自己患有糖尿病,如发生昏迷请立刻为我补充糖,并尽快送至医院,附上自己家属的联系电话。
(二哈|糖尿病患者小卡片)
低血糖了应该怎么办?
意识不请者需要及时送医院抢救。意识清楚者,出现上述低血糖症状者应该及时服用15~20g糖类食物(高糖高GI的食物就派上用场了!),每隔15min测一次血糖,血糖恢复者可以吃提前吃正餐。血糖仍低于3.9mmol/L,补充葡萄糖的同时,及时送医院治疗。
可以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有哪些?
小测试:低血糖了怎么办?
(向下滑动)
您都答对了吗?欢迎留言!
参考文献:
[1]贾伟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17.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 7(10):604-606.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