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鉴别
(一)当某一肝病患者出现以下表现时,应高度警惕重型肝炎:
1、极度乏力和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2、神经、精神症状(如嗜睡、性格行为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5、化验检测时PTA﹤40%,Tml大于正常10倍。
(二)诊断
“三高一低”,即高度乏力、高度
黄疸、高度食欲不振伴肠胀气;低PTA(PTA﹤40%)。
1、急重肝:2周内出现神志行为异常伴“三高一低”。
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2周以上至半年出现肝性脑病,同时亦有“三高一低”症状检测。
3、慢重肝:在慢性肝损害基础上出现“三高一低”或者肝硬化基础上出现肝功进行性衰竭。
(三)相关检测
1、PTA: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当PT延长致PTA﹤40%时应疑为重型肝炎,PTA的变化也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最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2、肝功能测定:ALT、AST均升高。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快速下降致ALT/AST﹤1,伴胆红素不断升高——“酶胆分离”现象,总胆红素常大于171μmol/L。
3、胆碱酯酶:由肝细胞合成,其活性降低提示肝细胞已有较明显损伤,其值越低提示病情越重。
4、血清白蛋白、血脂及血糖均下降:重型肝炎时白蛋白明显下降,超过40%的重型肝炎患者有低血糖反应,故应注意监测血糖,且应注意低血糖昏迷与肝性脑病的鉴别。肝细胞严重损伤时,胆固醇在肝内合成减少,故血浆胆固醇明显下降,胆固醇越低,预后越险恶,但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升高。
此外,乳酸脱氢酶(LDH)、D-酰谷氨转肽酶(GGT)、补体C3等亦是肝损害程度的相关检测指标,临床中也常用。
彩超、CT、核磁等影响学检查在观察肝脏大小、门脉情况及肝硬化诊断中亦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