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慢性丙肝和肝硬化的人每年应至少做一次超声波检查和抽血检验甲胎蛋白(一种由癌细胞产生的蛋白)。
现已确定丙肝病毒共有六种主要的类型——基因型。测定所得的丙肝病毒的基因型是重要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有些基因型对药物比其他类型敏感,所以只需一个较短的疗程就够了;第二,如果多次接触丙肝病毒,有可能会感染不止一种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
实际上丙肝早期症状很不明显,只有48%的人可能有乏力,10%或更少者会有其他症状。而且,即使查出来抗体阳性,因为肝功能正常,患者本身或非专科医生也容易忽视疾病,耽误治疗。此外,患者对该病还有三大误区。第一,“丙”“乙”不分。丙肝和乙肝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相似,但在慢性化率、临床结果、治疗效果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丙肝没有疫苗,乙肝则能通过疫苗接种,提早预防。同时,丙肝是可以治愈的,但若不积极规范治疗,其发展成慢性肝炎的几率更高,达75%—85%。
第二,公众对丙肝的传播途径存在误解,觉得日常生活接触也会传播。其实,丙型肝炎的传播渠道包括血液、性接触和母婴这三种。吸毒,不安全注射,或共用剃须刀、牙刷等,都属于高危行为,要坚决抵制。
第三,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就能治愈丙肝也是常见误区。事实上,一旦感染,仅有20%患者能自发清除病毒。因此,我国丙肝防治指南明确规定,只要查到丙肝病毒,肝脏就会有病变,必须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