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许多人已沉入梦乡。黑暗中,他却突然坐起!双手狂乱挥舞、肢体剧烈抽动,意识模糊、呼之不应,仿佛中了某种“魔咒”。更令人心惊的是,这种“魔咒”每次都是深夜突然发作,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不是惊悚小说的情节,而是发生在龙先生(化名)身上的真实经历。
这些离奇症状从1年多前开始,期间他辗转多家医院,最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癫痫中心才找到了“狡猾的真凶”。难道龙先生所患的就是俗称羊羔疯的癫痫吗?并不是。“真凶”更加罕见和凶险……
真假羊羔疯
在省医神经内科癫痫中心诊室内,龙先生详细讲述了自己1年多来深夜发病的情况和曲折的治疗经历,主任医师韩雄边听边思考。据龙先生回忆,病症初期的表现远没有现在严重,刚开始每次深夜发作大概持续30分钟左右,每个月会发作1-2次,并不太频繁。随后,他先后在当地多家医院进行诊治,由于各项症状和癫痫高度相似,当地医院按照癫痫进行药物治疗。服药后,症状确实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治疗似乎找对了路子,但真实情况却很快被“反转”。“自己的症状似乎和羊羔疯一模一样,刚开始吃药有效果,但奇怪的是,越吃效果越弱,后来干脆吃药已经基本上不见效了。”龙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不但吃药不再奏效,病情也急转直下,龙先生深夜发作的频率急剧增加,从每月1-2次,很快发展成每天至少一次,发作时间从每次30分钟左右,发展为每次持续1-2个小时!1年多来,身心备受折磨。
患者的病真是癫痫吗?对症药物治疗为何失效了呢?在癫痫方面有着丰富诊疗经验的韩雄隐约感觉到,真相恐怕并不简单……
不寻常的蛛丝马迹
住院后,龙先生的病症依然每天发作,且十分严重。但在查房和分析病情时,主任医师韩雄、副主任医师赵婷和主治医师陈亚楠发现了不同寻常的线索。首先龙先生发病时间大多在深夜,症状表现和癫痫十分相似,但血糖检查和电解质检查却发现,龙先生的血糖严重偏低,最低时竟然低到1.4mmol/L,且不止一次报危急值。经过每2小时一次的动态血糖监测和零点血糖监测,结果显示,龙先生血糖持续异常偏低,即使是刚进食后,血糖也仅有微弱提升,随后又快速下降。此外还有一处反常引起了专家们的警觉。发病前后,龙先生经常满头大汗,这与癫痫导致意识不清的症状表现明显不符。而且,龙先生每次发病的时长明显超过了癫痫发作时间。在韩雄主任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腹部磁共振平扫+增强”,结果让隐藏的“真凶”浮出了水面——胰尾占位性病变,结合临床病史,考虑胰岛细胞瘤。这是一种发生于胰腺内分泌组织的一类罕见肿瘤,也被称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临床症状有多种,与低血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造成的脑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复视、焦虑、饥饿、行为异常、神志不清、昏睡,以至昏迷,或一过性惊厥、癫痫发作等。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对于龙先生这样长期没有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的患者而言,病情一旦继续发展,很可能出现低血糖长时间昏迷等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伤。
经过与肝胆胰腺外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后,专家团队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经过充分准备,肝胆胰腺外科主任李德宇、主任医师王连才,主治医师穆森茂,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医师辛维政、器械护士周忙忙等组成团队,为龙先生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胰尾部肿瘤切除术。
术后,龙先生的原先异常偏低的血糖很快恢复至正常,之前频繁发作的病症再也没有发生,各项指标平稳向好,顺利康复出院。韩雄主任提醒,低血糖和癫痫都可能引起抽搐、四肢强直、意识丧失等症状,且多发于深夜或清晨。但低血糖往往伴有心慌、出汗、乏力、饥饿、头晕等症状,而癫痫发作时一般没有这些症状,血糖值往往也是正常的,二者的区别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