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救治生命不分战场,两封感谢信道出重症医患情深

时间:2020-04-01

重症医护人员的“生命之战”,不分时间、不分战场。


疫情防控救治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不仅开辟了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战场,还全力保障其他重症患者的日常救治。


两位重症患者的感谢信,还原了医护人员用心更用情的救治场景……


3个重症学科携手

90岁高龄患者转危为安


重症医学专业,从她诞生的第一天,就注定了与临床医疗生命支持、救治密不可分,也注定了从事这个专业的医护工作者不论何时、面对何种困难,都需要具备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过硬的技术实力。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点10分,88岁高龄的周喜俊因左脑突发性大面积梗死、昏迷,被送进河南省人民医院抢救。


由于老人属于高龄患者,患有冠心病、房颤、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疾病,送到医院时已经发生重症肺炎、高热、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


神经外科ICU、急诊ICU、呼吸ICU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他们采用精细化液体疗法,不辞辛劳地守候在床边,不分白天和黑夜。


及时会诊、及时调整方案、24小时床旁护理,想尽办法救治患者。


在省医抢救治疗的60多天里,医护人员一点一滴的付出,不仅挽救了这位高龄患者的生命,更在老人家属的心中埋下了感激的种子。


正如患者家属在感谢信中这样描述:


主任、大夫和护士感动人的幕幕细节和举动数不胜数。就拿2020年3月14号晚上来说吧,由于母亲出现了3次房颤,使得(主任医师)刘梅云主任、安云霞医师(主治医生)和护士们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焦急的医护人员一直守候在我母亲身旁,细微地观察病情和用药。一整个晚上3次找我们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我们感觉到医生和护士实在太不容易了,付出休息时间,为病人的安危康复忙碌操心。


进入省医急救中心当天,急救中心的王(龙安)主任、主治医生许丽君就立即安排了相应检查和多次会诊,还不断安抚着我们急躁的情绪……


经过多天的治疗,母亲身体各部位器官(情况)逐步稳定,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这真是妙医高超的医疗水平才能得到的结果。尤其让人感动的是裴永菊护士长和其他护士们,(他们)在母亲治疗卧床,不能自主排便期间,用手一点一点(帮母亲)抠出大便。医生和护士的感人举动让我们六姊妹感动万分,我们在想,我们六姊妹还没有这样伺候(过)老人一次啊。这需要(承受)多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压力,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做到无微不至。


就这一个小案例,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急诊ICU、呼吸ICU关爱病人、对病人安危高度负责、精心护理的真实缩影。


整个治疗过程中,刘红梅医生、安云霞医生、王宪沛大夫、赵爽丽医师、裴永菊护士长、邵秋季医生、杨帆医生、许丽君大夫、杨蕾大夫以及护理团队无微不至的细心照料、翻身扣背、更换湿巾床单尿布,为后期的治疗过程中防止再度感染起到了决定作用。


杏林春暖,仁心仁术,贵院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让我们六姊妹非常感动。


飞来横祸

医务人员用心更用情


想办法帮助贫困患者,在重症医务人员中已经成为常态。


年前,在北京打工的赵先生发生了意外,行走中被突然折断的大树砸中,造成特重型颅脑损伤。情况危急,北京当地医院行“颅骨去顶减压术,右肱骨外固定术”后,转入省医急诊ICU,来时病情危重,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但是,这时赵先生为手术,已经欠下巨额外债。


“求求你们了,大夫,孩子爸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没了,这个家就没了。”赵先生的妻子含泪说道。


急诊医学科主任秦历杰、急诊ICU主任王龙安及其团队积极制定、商讨病人的治疗方案,要求医护人员竭尽所能治疗、护理这位重症患者,使其尽快脱离生命危险。


护士长任莹和团队人员每天为其翻身、叩背、吸痰、擦浴、皮肤护理等。


仅有这些,急诊重症医护人员觉得还是不够的,他们又自发为赵先生买了营养品,帮助患者家属,为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送去一点温暖。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赵先生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两个多月的治疗中,医患之间渐渐熟悉、彼此信任。医护人员亲切地称赵先生为“老赵”。


2月20日,带着任莹护士长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关怀,老赵出院了。老赵的女儿专门发来信息,感谢医务人员的付出。


“如果能为身处黑暗中的人带去一点光明,我们的付出就有意义。”任莹说。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