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63载从医路,缘何依旧青春勃发?—— 省医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系列二

时间:2018-08-21


省医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系列二



从医之路,道阻且长。


青年医生如何能够坚定信念,勇攀医学高峰?也许看了他的故事,您能有所启发。
 
从英年才俊到鬓染霜华,从青年医生到知名专家,这位83岁的老人不忘初心,用智慧和勤勉在从医路上披荆斩棘。


63年坚守医疗岗位,他将青春献给健康事业。




人物名片

顾以茼,主任医师,胸心外科知名专家,原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




Part.1

却顾往来径 苍苍横翠微


今年83岁的顾以茼,如今依然在省医发挥余热。


一张张旧报纸、各类荣誉证书、不同时期的照片,仿佛如一条时光长廊,承载了这位精神矍铄老人的荣耀。
 
1955年,顾以茼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怀着医学梦想,他第一次踏上了河南这块中原沃土,并在这里扎根安家,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用来追逐医学梦想。
 
1984年,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正式成立,顾以茼任首位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团队积极钻研国内外先进技术,手术例数不断增长、种类不断扩展,逐步成为省内专业技术的领头兵。
 

省医胸心外科也因此获得河南首个“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从事胸心外科临床工作60余年,顾以茼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胸外科、心脏外科有较深的造诣,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外科以及食管、肺、支气管、纵隔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975年,顾以茼带领全科率先在全省开展肺叶袖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


?1982年,他组织开展的气管隆突切除成形术、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术,扩大了肺癌手术适应症,获省厅科技成果奖。


?1995年,顾以茼又成功实施“Bentall+瓣膜置换+冠脉旁路移植术,填补了省内空白。
……


正是他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才有数不清的患者因他而恢复健康。


若是问他何时最以自己的职业自豪?他说,是当看到曾经的病人经过治疗后,能很好地生活的时候。 
 
1978年,47岁的樊先生被诊断为食道癌,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未果。最后,他抱着一线希望来到省医就诊。顾以茼带领团队为他实施了8个多小时的精心手术,顺利切除了癌组织。


樊先生返乡后又遵医嘱进行了4年的化疗,食道癌患部无异常现象。就这样,樊先生过上了正常的生活。2001年,已经子孙三代同堂的樊先生一家18口人,专门来到省医感谢顾以茼的救命之恩。


2018年的一天,50岁的刘女士来省医体检,没想到在健康管理中心遇到了曾为她实施MVR手术(二尖瓣置换术)的老专家顾以茼。她握着顾主任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顾主任,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 


原来,29年前,刘女士因为身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严重影响生活,甚至不能参加工作、不能组建家庭。后来,顾以茼通过精心治疗,为她解除了这些“禁锢”。如今的她事业顺利,还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孩子已经是大三的学生。


“顾爷爷,谢谢您高超的医术!”刘女士的儿子认真地给顾以茼鞠躬,表示深深的感谢。


顾以茼高尚的医德医风,曾被《河南日报》头版头条以《决不让手术刀染上铜臭》为题,予以报道,并配发了《医德比金钱更可贵》的评论员文章。




Part.2
寄望后来者 成功报师尊


如今已是83岁高龄的顾以茼,对年轻医生的培养依然格外认真。


他要求青年医生对诊断要做到“否定之否定”,对手术要做到“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术者应当有“鹰的眼睛、狮子的心、母亲的手”,即“看得准、操作果断、动作轻柔”
 
他经常对青年医生说,现在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天地里大展宏图,展翅高飞,但科学必须严谨,追梦之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



他常要求年轻人练好基本功,熟练掌握外语;多阅读,多实践,获取更多学科发展的信息和方向;及时总结经验;要有理想,敢于挑战。
 
如今他的学生,都已经成为省内各个医院胸心外科的顶梁柱。每每提及此,他的自豪之情都会溢于言表。




Part.3
余热未尽献 老骥不偷闲


退休后的顾以茼被医院返聘,76岁时还在手术台上坚持工作。当被人问到为何不选择休息时,他说:“只有站在手术台上,我才能更好地感知自我,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如今,他除了每周三下午在国际医疗中心坐诊外,还在健康管理中心主审体检报告,为人们的健康情况严格把关,一丝不苟的精神一点不输当年。
 
这就是荣获2016年全国胸心外科学杰出贡献奖的老专家顾以茼。


风雪行医路,60多年的无私奉献,他用妙手和仁心筑起患者的希望。




我是省医人,我愿为您服务!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