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至29日,河南省急救中心(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分两批次开展“2025年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应急拉动演练”,全面检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的科学性、实战性,锤炼应急救援队伍在复杂环境下的快速反应与协同作战能力。
本次演练在院党委的统筹部署及急诊医学科的精密组织下开展。演练以模拟某高速路段发生重大连环车祸为背景,现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且环境恶劣。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河南省急救中心迅速启动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首批救援力量迅速完成集结并抵达现场,展现了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
演练过程中,河南省急救中心创新引入“大组统筹-小组联动”的分级管理模式,将救援队伍划分为检伤分类组、增援转运组、危重伤员综合救治组三大核心模块,各模块之间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检伤分类组构建了“红-黄-绿-黑”四级分区体系,运用便携式生命体征监测仪及创伤评分系统,对模拟伤员进行了精准分级,确保在最短时间内为伤员提供最有效的救治。增援转运组在动态压力测试中不仅对危重伤员进行了病情动态观察与及时干预,还通过实时数据信息传输与后方救治点实时联动,确保了转运途中的紧急处置得以顺利进行。危重伤员综合救治组依托急诊抢救室单元,在野外环境下开展了全方位、多维度的高效救治,成功在“黄金1小时”内对急危重患者实施了生命支持。
演练全程设置了36项量化考核指标及20个情景变量,由资深急救专家组成的评委组对团队决策、技术操作、沟通效能进行了全方位评估。检伤分类准确率、危重患者处置时效性、团队协作流畅度等关键数据均突破历史基准值。在深度复盘环节,各演练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组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发言,对明年的演练进行了表态发言;考官聚焦演练中监护导联线的搅缠等提出“增设无线生命体征监测网络”,提出“实现5G智慧化的院前院内实时数据传输系统”等5项改进方案,并据此修订3项应急预案细则。
演练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河南省急救中心在批量伤员处置、院前院内衔接、野外救援保障等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示范标杆。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院前急救科主任张培荣表示,中心将持续深化“训-战-研”一体化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打造一支有血性、敢担当、勇突破的急救队伍,不断提升队伍实战能力,强化协同配合能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急诊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