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开诊一年 下沉优质医疗成绩显著

时间:2025-09-02

9月2日上午,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门诊大厅,一场由骨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义诊吸引了就诊群众。

当天是豫东北医院开诊一周年。该院落实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部署,实施“百年省医 福泽行动”系列惠民活动首场义诊,让乡亲们感受到了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这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开诊一年来,大力践行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豫东北及其周边地区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缩影。

这一年,河南省人民医院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依托院本部的技术、人才、品牌优势,将豫东北医院定位为辐射豫东北及鲁西地区的高标准区域医疗中心,旨在解决台前县“建县晚、基础差、医疗水平与群众期盼存在差距”的问题,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一年来,院本部共派驻医务人员140余名,接诊患者21万人次,出院患者1.7万余人次,开展手术4090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65.74%,刷新11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空白,让豫东北及其周边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资源,让高质量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高位擘画发展蓝图

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始终将豫东北医院开诊运行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惠及豫东北及其周边地区群众的民生工程。从开诊前到开诊后,院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切实推动一体化管理。党委书记、院长郝义彬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在豫东北医院工作会议上系统梳理总结经验,明确定位和方向,要求强化定位、锚定目标、持续提升,在党建文化引领上下功夫,在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质量和安全上下功夫,在技术水平提升上下功夫,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在宣传和拓展上下功夫,在提高台前县整体医疗水平上下功夫,切实履行省医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惠及百姓民生健康、打造一个带不走的区域医疗中心,探索建立上下贯通、深度融合、同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延伸的新模式。

按照院党委部署,豫东北医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一年来,医院积极推动组织建设与学科发展深度融合,统筹 32个科室的党员专家及百余名业务骨干,打破地理限制组建专业团队,同步成立医院党总支及 5 个党支部,现有党员 105 名,通过 “支部建在学科里” 的模式,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同时,夯实工会、团青组织建设,成立豫东北医院工会、共青团、青年工作委组织机构,为医院发展进一步凝聚了力量,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如何更精准贴近百姓需求,院党委邀请党政机关、基层群众、新闻媒体等实地调研座谈,全方位满足基层群众需求。“刚接手时,这里不仅缺乏核心技术和诊疗设备,更缺少成熟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质控标准。我们通过深度‘移植’总部标准,推进各项工作与本部‘同质化’。一年来,依托省医优质资源,豫东北医院赢得了百姓的口碑和信任。”豫东北医院院长陈传亮说。

新起点履行民生承诺

一年来,豫东北医院按照院党委的要求,切实提升诊疗实力和医疗质量,建成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立“多长高转”患者管理体系,开创“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为众多急危重症患者带来福祉。截至目前,急诊接诊患者25528人次,抢救2755人次,120出诊1834次,通过绿色通道救助547人。

心内科主任丁守坤带领团队在开诊当天便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在一个月内高效完成了近百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一名患者家属感叹:“如果没有你们,我母亲的命就没了!”

75岁的王大爷在就诊时突发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命悬一线!接诊的心血管内科医生杨可飞、赵明,急诊医学科的丁代元、李成钰护师立即展开生命接力,一场多学科联合抢救即刻启动。经过救治,王大爷转危为安。

80岁的张大爷全身乏力,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占位。当张大爷的生命体征发生骤然变化,麻醉科主任李宁涛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技能,稳稳托住患者生命底线,为后续抢救撑起坚固的“安全伞”。

47分钟明确肝癌破裂,3小时介入手术成功止血……介入科主治医师李陆鹏与肿瘤科、影像科的同事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果断的判断能力,上演生死边缘“极速营救”。

守住生命线,还要让患者更方便。患者家属杨女士的体会更为直接。过去家里人生病,病情稍微复杂,就要开车前往郑州、濮阳或者山东聊城,需要3个多小时,万一住院还要考虑住宿问题。“我们现在就医安心、省心、暖心!”杨女士说。

骨科主任张振感慨:“刚来的时候,这里肘关节镜手术只有20台左右。现在我们已经做了近200台,老百姓无需再外转。”

“我们医院开诊一周年最好的纪念,是让更多百姓在台前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豫东北医院执行院长张红梅说。

带土移植,创新驱动发展

一年来,豫东北医院积极创新医疗技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众多“首个”“首创”“首例”是一枚枚见证医院诊疗能力提升的“勋章”。

普外科主任陈文超运用3D腹腔镜技术,为一位八旬高龄患者实施胃癌切除手术,系该县首例,良好的预后获得了家属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肿瘤科、血液内科主任朱琰琰及其团队利用增强CT定位实施胸腺瘤精准放射治疗,填补县域空白。

产科开诊当天,首位顺产宝宝与首位剖宫产宝宝相继平安降生。

4次脑梗的杨大爷又一次突发疾病时,神经内科主任李立带领团队,为他实施县域首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密网支架置入术及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成功拆除了杨大爷“脑内的不定时炸弹”。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专家团队的“带土移植”——将省级医院的管理规范、先进技术、人才培育及支撑体系整体打包,深度植入台前县医疗土壤。

首批派驻140名中高级以上技术骨干,覆盖所有临床科室,平移32个临床医技专业、26个护理单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危重症等关键领域。

药剂科60天持续奋战,将药品目录从450个优化增至900个,保障供应精准高效。

护理部带领静疗学组独立开展了台前县域首例PICC置管和中线置管,构建了造口患者“全程管理模式”。

全院护理单元还创新推出3D药物宣教墙、床头灯开关“夜光贴”“养生茶”等18项创新优质护理服务举措,将人文关怀播散在医院的角角落落。

患者李女士在留言簿上写道:“无法用言语形容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如何将优质医疗资源真正留在当地?豫东北医院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一年来,豫东北医院制定完善78项医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主导修订5本护理专业指导书籍,质控病历7550份,开展专题培训300余场。建立培训机制和三级质控体系,持续选派当地优秀医护人员至本部进行学习。

不止如此,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合资源,加大输出优质医疗力度,采取成立中原名医工作室,要求本部知名专家、科主任实质帮扶等多种举措,要求知名专家团队实质下沉、“坐诊手术+带教培训”,真正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截至目前,累计派驻140余名骨干管理人员和医护专家,长期进驻或定期指导,全面推动医、教、研、防、管同质化协同发展。

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魏立这样说:“帮扶不是做样子,要真正留下技术。”

在省医专家指导下,心内科骨干医生赵明可以独立完成复杂的心血管支架手术。病理科年轻制片技师王璞从零基础起步,已能完成基础病理制片全流程操作。“现在遇到疑难病例,我们既能依靠上级专家,也有能力自己处理。”

医院还积极推进医共体平台建设,包括医学影像科、麻醉科、肿瘤科、骨科、心血管内科、脑血管病科、超声科在内的“中原名医工作室”落户后,8位省级学科领军人物对台前县的全面帮扶进入新阶段。

肿瘤防治与慢病管理等大型学术会议,吸引了豫、鲁两地千余名基层医疗工作者参与。台前县胸痛中心联盟将“单点突破”织成“全域联动”的网络。“急先锋在行动”系列培训,让“敢出手、会救命”成为更多人的底气。

这一系列举措,都彰显了医院党委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的决心。

今年3月,《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关注了豫东北医院探索省级优质资源下沉、破解就医难题的实践。台前县居民李岩这样分享在豫东北医院的就医感受:“上百名专家常驻,每月还到县里义诊,省级医院专家就在‘家门口’诊断治疗,还是县里的报销比例,让老百姓有了更多新‘医’靠。”

从患者看病辗转多地,到20分钟家门口就诊;从刷新技术空白,到创新持续跃升,豫东北医院一年来的运行,始终彰显着河南省人民医院“人民医院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为基层群众带来了全新的就医体验。未来,豫东北医院将立足定位谋发展,进一步强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救治能力,持续为基层群众带来更强有力的健康守护!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