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聊聊“抗菌药”这把双刃剑

时间:2025-10-14

老年朋友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就像一台运转多年的机器,需要更加精心地呵护。感冒、咳嗽、尿路感染等问题可能时不时会找上门。这时,医生常常会给我们开一种药—抗微生物药物,也就是咱们老百姓平时常叫的“抗生素”。

这药效果虽好,但用对了是“救星”,用错了可能就成了“麻烦”。今天,咱们就好好聊一聊它,学一学如何正确地使用这把保护健康的“双刃剑”。

一、抗微生物药物到底是什么?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身体里的“专属警察”。它的敌人是“微生物”:比如细菌、真菌等。我们常说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就是专门对付细菌的。所以,它只对细菌引起的感染有效,比如常见的肺炎、膀胱炎、皮肤化脓等。

它对病毒“无能为力”: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派“抗菌警察”去对付病毒,就像用渔网去抓小鸟,完全不对路,不仅没用,反而会带来坏处。

简单记住,抗菌药是打细菌的,不是治病毒的。

二、 为什么我们老年人要特别小心?

年纪大了,咱们的身体有些变化:

1.  肝肾功能减弱:药物主要靠肝脏和肾脏来处理和排出。功能减弱后,药物容易在身体里蓄积,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2.  可能同时有多种慢性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需要长期服药。多重用药时抗菌药可能会和这些药“打架”,影响药效。

3.  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感染,可能更严重,但也正因如此,更不能乱用药,以免让未来的治疗变得更困难。

三、 滥用抗菌药,危害有多大?

滥用就是指不该用时用,该用时乱用。滥用最大的危害就是培养出“超级细菌”!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您想,如果总用低剂量的药或者用不对,就像总派几个没力气的警察去抓坏蛋,没被打死的坏蛋就会总结经验,变得更强大、更不怕药。这就是 “耐药菌”。一旦感染了这种“超级细菌”,可能就无药可医了,普通的感染都会变得致命。这不仅害了自己,也可能传给家人和身边朋友。

其他危害还包括:

伤肝伤肾:增加身体负担。

破坏体内菌群平衡:杀死坏细菌的同时,也可能误伤好细菌,导致腹泻或真菌感染。

四、 给老年朋友的几个“用药锦囊

为了让这把“利剑”永远锋利,保护好我们自己,请您一定记住以下几点:

1.听医生的话,绝不自作主张

不自己买:不要凭经验去药店买抗菌药。每次生病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样。

不点名要:去看病时,不要主动要求医生“给我开点消炎药”。

不随便停:医生开了药,一定要吃够疗程。即使感觉病好了,也要把剩下的药吃完,否则残留的细菌可能“卷土重来”。

2.学会问医生三个问题

看病时,可以主动问医生:

“大夫,我这次是细菌感染吗?”

“这个药需要吃几天?一天几次?”

“我平时吃的降压药/降糖药,和这个药一起吃有影响吗?”

3.分清“抗菌药”和“消炎药”

咱们常把“抗菌药”叫成“消炎药”,这不准确。真正的消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是消除红、肿、热、痛这些“炎症”表现的。细菌感染会引起炎症,但扭伤、关节炎的肿痛也是炎症,这时用抗菌药就没用。

4.重视日常预防

 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咱们老年人平时注意均衡营养、适度锻炼、充足睡眠、按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把身体底子打好,比什么都强。

总结一下:

抗菌药是咱们健康的重要卫士,但它是一支需要在医生指挥下才能动用的“精锐部队”。我们不能随便“调兵”,更不能“半途而废”。(作者:药学部 主管药师廖永祥  审核: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董福祥)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