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一发病原因
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在高血压病长期作用的基础上,任何可以诱发血压短期增高的因素都可以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
(1)外界因素:气候变化,脑血管病的发生在季节变化时尤为多见,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节。
(2)情绪改变:包括极度的悲伤、兴奋、恐惧等,主要是由于短时间情绪变化时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突然升高,原本脆弱的血管破裂所致。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可以使得体内血管脆性增加,对血压波动的承受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而长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
长期的血压增高可以使得全身动脉壁发生透明变性,使得原本较为坚韧的动脉壁变薄、脆性增加,这种变化使得动脉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下降,尤其是脑动脉表现的严重。骤然升高的血压可以使得内壁变薄的细小动脉发生突然破裂,出现脑出血。而出血发生后人体内全身凝血机制激活,血液内凝血酶浓度增加,聚集在脑组织内可以导致脑水肿,这是脑出血后最为常见的继发改变,临床上甚至遇到出血量不大症状不明显,但脑水肿最终夺取患者生命的情况。
临床上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脑出血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三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四辅助检查
(1)头颅CT检查:(2)MRI检查(3)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4)脑脊液检查
五疾病治疗
(1)内科治疗
患者出血量不多,神经功能损害较轻,或者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的原则在于: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2)外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最终目的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尽最大努力保证神经功能,减少或防止脑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颅清除血肿、穿刺抽吸血肿、脑室穿刺引流血肿等。
六疾病预防
(1)控制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控制血压相当于预防了一大部分的脑出血可能性,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并调整降血压药物,定期进行血压监测。饮食疗法上限制盐的摄入量、减轻体重、降低血脂、适度运动、生物反馈疗法等。
(2)保持心情舒畅:高血压患者在紧张时血管收缩反应比正常人持久,精神紧张、自主神经活动及条件作用均可引起高血压。保持心情舒畅是十分必要的。
(3)注意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文体活动(特别是打麻将、打桥牌、打保龄球、跳舞、爬山、竞走、观看电视和上网等)力求适度和适量。
(4)注意饮食安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忌暴饮暴食、高糖高脂食物、凶酒劝酒和抽烟,同时不宜进食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和过浓的咖啡和茶等兴奋性饮料,但应多次少量地适量地饮水。
(5)注意身边的症状警告: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一旦突发头痛加重或由间断性变成持续性;突发头晕或原有头晕明显加重;突发—侧肢体或头面、舌部短暂性发麻、乏力或活动欠灵活;或突发嘴角流水漏气、舌头发硬、咬字不准、吐字不清;或突发血压持续升高不降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和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安全。(屈鸣麒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