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疗中心

H反射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时间:2013-05-08
 

H反射是以Hoffman名字命名的一个单突触反射,他在1918年首先描述。在儿童许多神经可出现H反射,成人时多消失。虽然有报道在前臂可出现,但是成人研究较多的为胫神经。它与踝反射相似,传入弧包括la型纤维,随后由S1也可能L5前角细胞传出,它们的传出纤维通过坐骨神经到足底和胫神经支配的肌肉。由于它是冲动逆向传入脊髓后产生的反射性的肌肉收缩,此反射属单突触反射,代表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受锥体外系控制,测定H反射的潜伏期可推测周围神经近端的传导情况。

检查方法:在腓肠肌或比目鱼肌处放置皮肤表面电极诱发动作电位,以一定强度的脉冲电刺激腘窝部的胫后神经,在一次脉冲电刺激后,可出现两个动作电位,首先引起所支配的腓肠肌或比目鱼肌兴奋而产生的动作电位称M波,在此后2530毫后又出现的第二动作电位称H波。

分析指标:

1H反射潜伏期:正常为3035毫秒。

2H波最大振幅与M波最大振幅的比值:H最大/M最大。正常应>1

    3H反射的回复曲线:当对胫神经刺激H反射出现后,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即发生不应期,如果在不应期内给胫神经第二次刺激时,则H反射不出现,健康人经80~100毫秒不应期后H反射即可恢复,故测定第二次刺激引起H反射的恢复过程,称H反射的恢复曲线。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迟缓性瘫痪时,不应期延长,恢复曲线延迟;上运运神经元病变引起痉挛性痪时,不应期缩短,恢复曲线超越正常。锥体系病变H波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大,H最大振幅/M最大振幅接近或大于1。相反脊髓本身病变时则H波潜伏期延长,振幅缩小,H最大振幅/M最大振幅缩小。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