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

国家使命!兄弟情义!500人复明,“一带一路”沿线国沸腾……

时间:2017-11-03

省医重磅
拥有5000多万的人口,却只有200名眼科医生。对于众多眼疾尤其是重症白内障患者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境遇? 
这样的境遇,在最近因为一个6人眼科专家团队的来临有所改变。团队人员由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专家组成。 由此,500名白内障患者迎来光明——
“ “胞波”是一个专用于缅甸人和中国人之间的称呼。它是“亲戚”“兄弟”的意思。 这几天,提起中国来的医生“胞波”,缅甸东枝和内比都的白内障患者都乐开了花。 
缅甸的白内障发病率相当高,且症状重。但眼科医生稀缺,医院设备落后,加上高昂的手术费用,老百姓基本做不起手术,重症白内障的老人们只能在几乎失明的状态下,捱过晚年。 随着一群中国医生的到来,一切都变了。”

1缅甸老人换上节日盛装
10月18日一大早,缅甸掸邦首府东枝,萨杉通医院人头攒动,不少老年人还换上了缅甸传统服饰,这是节日才穿的盛装。 
人们似乎在期待一件非比寻常的事。 门诊楼外的广场上,临时搭建了大型的遮阳棚,老人们安静而有序地坐在棚下,耐心等待着。 
有些佩带志愿者和义工标识的本地人,有条不紊地组织人们登记。 萨杉通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忙碌个不停,为等候的人们挨个做检查。 

而在医院的手术室里,几名中国医生正在疯狂地忙碌着:七手八脚拆着国内带来的包裹,将所有材料拆封组装分类,大到手术显微镜,小到一支眼药水,分门别类,各归其位。 

他们正是为了门诊广场的患者在忙碌:当天要筛选出70位适合手术的白内障患者;由中国医生用从中国携带的药品器械,免费为70人完成手术。 组装到深夜,他们总算松了一口气:所有药品器械都到位了!最耗费精力的一关完成了!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挑战在后头。
26名省医人脱颖而出担重任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几位中国医生。他们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从全国挑选出的眼科精英,均有着多年眼科疾病诊治或护理经验。 此次代表国家赴缅甸,完成对500名缅甸白内障患者的复明手术,费用由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承担。 
而这次跨国医疗援助,又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因为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 除了缅甸,我国还将陆续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并带教当地医护人员。 
此次缅甸行是活动第二站,第一站是斯里兰卡,由北京协和医院的眼科团队完成。 第二站,国家卫生计生委从全国报名参与的医院中,优中选优,选定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眼科专家组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几名凭实力入选的专家,分别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立眼科医院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宋宗明,副主任医师吴众、张波,主治医师黄亚琳,主管护师靳晓晓、护师祝贺。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高级项目主管、健康快车办公室的郭蕾女士,则随队负责医疗队总协调工作。 承接这次任务前,6位医护人员均接受了十分严格的业务考核,包括理论、手术实践等。医院也高度重视,多位院领导和多个部门均参与了筹备,大到手术预案的设计和医疗质量的控制,小到裂隙灯保险丝的备份、病历设计,提前制定出完善方案,确保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3异国他乡克服难以预料的困难
10月19日,手术正式拉开了帷幕。 队员们很快就发现了预料不到的困难。 
首先,是重症白内障远比国内多。硬核、黑核、全白、过熟的白内障几乎占了4/5! 这些都属于白内障晚期,手术难度大,术中易发生囊膜破裂等并发症。 
其次,是当地的医疗条件比预想的更简朴。萨杉通医院已经是东枝最好的医院了,然而依然没有大型仪器设备,没有ICU。

手术室是半开放式,用熏蒸消毒,器械用高压锅消毒。缅方配合手术的工作人员只有半个医生、3个护士。 
加上缅甸地处热带,昆虫多,手术室里爬进来几只虫子毫不稀奇。 语言不通、工作习惯的差异,也困扰着队员们。此前,曾有别的国家医生团体给缅甸医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有人因此对外国同行心存戒备。缅甸医生到点儿就下班的习惯,也让每天都加班加点的大家感到尴尬。 
好在,几人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一个个啃下了硬骨头。手术进行顺利,并发症控制良好;药品、手术材料准备充足,连棉签、消毒水都从国内带来了! 
宋宗明发现缅方的护士无菌观念不够,就上阵讲解示范,直到放心了才让大家开始手术。高品质且全免费的手术,也打消了当地医生、患者的疑虑,让他们转而竖起了大拇指。 为此,医疗队付出的代价是:3天的高强度手术下来,两名医生的腿都肿了,巡回护士的手也因为不停地拆包装肿了。 

4缅甸“胞波”向他们鞠躬致敬
10月23日,经过几天的忙碌,医疗队已经成功为200名缅甸“胞波”完成白内障手术! 其中,也遇到过“险情”。 有一位患者,病情并不复杂。 “么龙内~米欧吉~”(缅语:不要动、看灯)随着超乳手柄进入眼内,患者突然间躁动不安起来。 
队员们忙请来缅语翻译帮忙沟通,希望能让患者安静下来。但患者的紧张情绪只增不减,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全身出汗,手术无法继续进行,只得将患者推出手术室请内科医生会诊。 会诊结果是: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只是情绪过于紧张!鉴于缅方医院的条件,不能全麻,只能再次按原计划手术。这次手术室所有人都全力以赴集中诊治这位患者。 
再次调整床位,张波医师固定好患者的头位,吴众医师和宋宗明副院长调整手术方案,两名当地护士加上翻译不断安慰患者……手术终于成功完成,所有人都长吁了一口气。 
还有一位患者,在手术中突然心肺疾病发作!医院没有ICU,处理起来很困难,这时萨杉通医院的内科医生已经按时下班了。队长宋宗明多方联系协调,从别的医院找来一位资深“内科大医生”,才顺利完成手术。 操作手术、检查眼压、书写病历、搬运物资……不断克服困难中,每位队员都练就了一专多能的本事。 
医疗队一天比一天收获着更多的尊敬。患者见到这群不远万里送光明的中国医生,都会露出淳朴的微笑,鞠躬致意。 
自豪感油然而生。忙碌到半夜、一碗泡面当晚餐的辛苦,咳嗽到哑嗓、脚部水肿一按一个坑的痛苦,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牵肠挂肚,在这一瞬间,都烟消云散。 
11月1日,医疗队圆满完成在东枝的手术后,内比都的任务又拉开帷幕。

“这次完成任务不容易,明后几天还有几场硬仗,还得仰仗大家齐心协力啊!”郭蕾在微信群里的鼓劲儿,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回应:“我们一定能不辱使命,为国争光!”



我是省医人,我愿为您服务!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