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

4.25ALS城市视频会议

时间:2019-04-27

2019.4.25日由赛诺菲公司组织,解放军总医院主会场由黄旭升教授主持会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晓黎教授,南方医院彭煜教授和河南省人民医院冯淑艳教授汇报病例,北京天坛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南京明基医院参加ALS远程视频会议。

 

会议11:40开始:首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晓黎教授进行《从指南看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要点》的讲解,详细介绍了ALS的临床和电生理诊断:ALS的复杂病因与疾病特点,指出国内患者存在诊断延误、治疗不标准化等现状,从1994年重临床诊断标准到2008Awaji会议上把电生理检查作为诊断标准之一,提出早期诊断应重视电生理检查,并详细讲解ALS电生理诊断方法;最后强调治疗的关键是综合管理:药物治疗、营养管理、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病例讨论部分:

第一个病例由南方医院提供:老年病人,1年前重新右上肢无力,近端起病发展至远端及其他肢体,半年前重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进行性加重,2月前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上肢近端肌力2,右上肢远端2,左上肢远端3,下肢肌力2级,左侧巴氏征+。有脊髓灰质炎既往史。肌电图提示双上肢运动传导波幅低平,感觉传导正常,重复电刺激递减;针肌电图广泛失神经损害,运动单位高宽,募集减少。定位诊断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定性诊断ALS?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黄旭升教授主持讨论:从临床表现为进展性运动功能障碍,肌电图显示四个节段进行性失神经损害特点,在运动纤维受累严重的区域,感觉纤维保留完好,从电生理上支持运动神经病变,查体有锥体束损害体征,可以诊断临床肯定的ALS。鉴别诊断中考虑的PPS进展非常慢,不会再1年内出现明显的广泛无力和肌肉萎缩。重复电刺激的递减形式为持续下降而无MG典型的U型回升,这一递减模式可见于ALS病人,曾对154ALS患者进行的RNS检查阳性者中,在40-50%患者以波幅持续下降为表现,30%可出现轻度回升。该患者确实存在脊灰病史,或可考虑二元论:ALS+PPS。天坛医院潘华教授:临床支持ALS疾病特点,电生理除广泛失神经损害和再支配表现外,上肢存在典型分裂手电生理特点,也从数据上支持ALS诊断。李存江教授:PPS进展缓慢,同意ALS诊断,建议进行血、脑脊液免疫蛋白检查以除外可治性疾病。

河南省人民医院病例:53岁女性4年前间断腰部酸痛,偶有左侧肩部疼痛,活动性钝痛,休息后可好转。曾诊断“腰椎间盘突出”,间断理疗。2年前下肢酸困乏力,可行走但出现步态异常,行走约300米需休息。同期肩部疼痛,上肢上抬受限,左侧上抬角度75°,右侧85°左右。2月前下肢无力感加重,上楼梯需借扶手辅助,平路时有跛行。疼痛科以“全身多处疼痛”收住院,后转入脊柱外科诊断为“颈椎病”。查体:下肢远端肌力4+,近端5,上肢肌力5;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巴氏征、胸肌反射、霍夫曼征阳性;肌电图检查报告: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正常,针肌电图发现下肢胫前肌、腓肠肌及股直肌呈神经源性损害:腰骶段失神经损害及再支配改变,运动诱发电位示四肢锥体束损害,考虑:连枷腿综合征可能。诊断疑问:病程4年,运动传导波幅均在正常范围,临床无力也局限在下肢,肌电图异常未超过腰骶段,诊断ALS是否成立?如果成立目前是否开始药物治疗?

黄旭升教授提出:上肢骨间肌与三角肌虽为发现失神经电位,但存在腰骶电位时限增宽,可考虑为异常电生理表现,可由临床可能的ALS提高到临床拟诊电生理支持的级别。另建议检测腹直肌和椎旁肌反射增加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证据。彭郁教授:建议近端单纤维肌电图检查;黄旭升教授:单纤维肌电图对于ASL和其他突触病变并无鉴别价值。李存江教授:可考虑其他鉴别诊断:如脊髓拴系、腰骶神经根损害等。黄旭升教授:建议对该患者进行随访,希望半年后在视频会上见到病例随访的结果。

13:40最后由黄旭升教授做会议总结,视频会议结束。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