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

河南省人民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实践规范

时间:2019-07-02

河南省人民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隶属神经电生理科,于20171月开展至今,主要针对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外科、神经介入科等提供监测技术。IONM有助于保护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避免或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随着IONM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推广和深入,它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相关科室手术医生对它的依赖程度日渐提高。目前国内已经有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相关的规范,但由于具体环境和条件的不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制定我院的IONM实践规范,供团队监测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医师参考。

IONM技术主要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自由肌电图(Free-EMG)、触发肌电图(Triggered-EM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功能区定位、脑电图等,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在我院已经开展的监测技术。

一、SSEP监测

1. 适用手术

用于感觉传导通路的监测。主要用于颅内占位切除术、脑血管病的外科或介入手术、后颅窝占位切除术、脑干手术、脊柱脊髓手术、周围神经手术等。

2. 参数

(1)刺激:采用表面电极,刺激部位上肢在腕部正中神经(腕横纹正中上2 cm)或尺神经(尺侧腕屈肌腕横纹处或肘部尺神经沟处),下肢内踝部胫后神经(内踝后2cm)或腓骨头的腓神经正负极距离23cm,负极朝向肢体近端;应用单波重复刺激,刺激强度上肢1535 mA,下肢3060 mA波宽0.10.3 ms,刺激频率2.14.7 Hz

(2)记录:上肢外周记录电极在锁骨上窝处的Erbs点,皮层记录电极在C3C4’(C3C4向后2cm),参考电极均为FZ;下肢外周记录电极在腘窝处,皮层记录电极在CZ,参考电极在FZ。带通滤波范围303000 Hz,关闭50Hz陷波滤波器,信号平均次数300500次,信号分析时间上肢为50 mS、下肢为100 mS,灵敏度为2μV-7μV。

3. 报警标准

波幅降低50%以上或潜伏期延长10%以上。

4. 麻醉影响

吸入麻醉剂会使SSEP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推荐将吸入麻醉剂的最小肺泡浓度(MAC)值控制在0.5以内,有条件的可应用全静脉麻醉(TIVA)。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生理学因素都会对SSEP波幅和潜伏期产生影响,在实践中遇到SSEP改变时注意鉴别和排除。

二、MEP监测

1.适用手术

用于运动传导通路的监测。主要用于颅内占位切除术、脑血管病的外科或介入手术、脑干手术、脊柱脊髓手术、周围神经手术等。

2参数

1)刺激: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采用螺旋电极,置于头皮C1C2C3C4前方22.5 cm处,应用单个串刺激,刺激电极为阳极,恒压刺激强度为100800 V恒流刺激强度为50~200mA串内波间歇时间2 ms波宽0.050.5ms,串刺激38/次。

2)记录:皮下针电极以肌腱、肌腹的方式置于需要监测的相应肌肉处:上肢常监测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屈肌、指总伸肌、拇短展肌及小指展肌;下肢常监测股四头肌、长收肌、胫骨前肌、腓肠肌、趾短屈肌、踇展肌及踇收肌。记录所获CMAP波的波幅和潜伏期。带通滤波范围为301500 Hz,关闭50Hz陷波滤波器,信号分析时间为100 ms

3.报警标准

脊柱脊髓手术时可将报警标准定为CMAP波的消失,或增大刺激量(100V)后波形仍降低50%以上;脑部手术建议报警标准定为波幅降低50%以上或潜伏期延长10%以上。

5. 麻醉影响

MEP的监测要求在麻醉维持阶段禁用肌松剂。吸入麻醉剂的MAC值维持在0.5以内或应用TIVA。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生理学因素也会对MEP波幅和潜伏期产生影响。

三、自由肌电图监测

1. 适用手术

监测周围神经的状态。常用于易累及神经根、周围神经、颅神经的手术。

2. 参数

带通滤波范围30-3000Hz,扫描时间100ms,灵敏度50-100μV

常用监测肌肉及对应的神经根见下表。

常用肌肉和受支配神经根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C2C3C4

肱二头肌、肱桡肌、三角肌

C5C6

桡侧腕屈肌

C6C7

指总伸肌

C7C8

肱三头肌

C6C7C8

拇短展肌、小指展肌

C8T1

肋间肌、腹肌、脊旁肌

T6-T12

长收肌

L2-L4

髂腰肌

L1L2

股四头肌

L2-L4

胫前肌

L4L5

?展肌、腓肠肌

S1S2

肛门括约肌

S2-S4

 

3. 报警标准

自由肌电图出现肌电反应,尤其是出现连续爆发的肌电反应。

4. 麻醉影响

肌松剂和吸入麻醉剂都会影响自由肌电图的监测,建议TIVA或吸入麻醉剂MAC值在0.5以内。

四、触发肌电图监测

1. 适用手术

触发肌电图主要用于鉴别目标神经,确定神经功能。常用于需要鉴别和保护神经根、周围神经、颅神经的手术。

2. 参数

(1)刺激:波宽0.2ms,频率2Hz,刺激强度因神经类型不同有所不同,颅神经为0.1-1mA,周围神经为0.5-5mA,椎弓根刺激认为8mA时未见CMAP波是安全阈值。

(2)记录:同自由肌电图。

3. 报警标准

出现明确的和电刺激相关的动作电位。

4. 麻醉影响

同自由肌电图。

五、BAEP监测

1.适用手术

监测听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常用于CPA区手术、脑干手术、后循环脑血管病手术等。

2.参数

(1) 刺激:刺激声音为交替性宽带咔嗒音,频率11.9Hz,刺激强度100dB,白噪音为60dB

(2) 记录:记录电极放置在乳突(M1M2)或耳垂(A1A2),参考电极为Cz,带通滤波范围10-3000Hz,扫描时间10ms,信号平均次数3000次。

6. 报警标准

Ⅰ、Ⅲ、Ⅴ波副降低大于50%或Ⅰ-Ⅲ、Ⅲ-Ⅴ、Ⅰ-Ⅴ波潜伏时延长大于1ms

7. 麻醉影响

BAEP监测几乎不受麻醉剂的影响,体温降低会使其潜伏时延长,波幅降低。

六、脑电图监测

1. 适用手术

用于癫痫灶定位、脑缺血、麻醉深度的监测。常用于癫痫病灶切除术以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脑血管病手术中。

2. 参数

根据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带通滤波范围0.3-35Hz,扫描时间1s/Div,灵敏度30μV/mm

3. 报警标准

癫痫灶定位根据发现癫痫波出现的导联位置。脑缺血报警标准为总体波幅降低50%以上、α/β波减少50%以上或慢波活动加倍。

4. 麻醉影响

镇静药随着麻醉加深出现爆发-抑制,也会使δ波减慢。血压、体温、CO2分压等因素也会引起EEG的改变。

七、皮层翻转技术

1. 适用手术

用于定位中央沟。常用于功能区胶质瘤、脑膜瘤、脑动静脉畸形切除等手术中。

2. 参数

(1)刺激:刺激部位在对侧上肢腕部正中神经,刺激强度1535 mA脉宽0.10.3 ms,频率2.14.7 Hz

(2)记录:用硅胶条状电极(1x6)垂直中央沟方向放置做记录,或用单球探头多次多点记录,以FZ做参考。

3. 报警标准

根据波形翻转判断中央沟的位置。

4. 麻醉影响

SSEP监测。

八、脑功能区定位、皮层及皮层下直接电刺激MEP监测

1. 适用手术

用于定位运动、感觉、语言功能区,判断与锥体束的距离,以及评估运动传导通路的状态。常用于皮层功能区肿瘤的切除。

2. 参数

(1)刺激:语言功能区定位应用低频重复电刺激,频率60Hz,脉宽1ms,刺激强度从1.5mA开始,以1mA递增,最大不超过10mA,每个点刺激持续约4s。运动、感觉功能区定位、皮层及皮层下直接电刺激MEP应用高频单个串刺激,频率500Hz,脉宽0.05-0.5ms,串刺激3-8/次。皮层刺激应用双极刺激,皮层下刺激应用单极刺激。

(2)记录:运动功能区定位、皮层及皮层下直接电刺激MEP记录参数同MEP监测。语言功能区定位使用语言任务(计数,命名,阅读等)评估。感觉功能区定位记录患者异常感觉表现。

3. 报警标准

运动功能区定位、皮层及皮层下直接电刺激MEP记录到CMAP波,语言功能区定位出现言语中断、构音障碍、命名错误、反应迟钝、语言重复等,感觉肢体功能区定位出现对侧烧灼、麻木感。

4. 麻醉影响

语言及感觉功能区定位需要清醒麻醉,余同MEP监测。

九、AMR监测

1. 适用手术: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2. 参数

(1)刺激:运用双支刺激法,颧支刺激位置在颧弓中点,下颌缘支刺激位置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向外1-2cm处,应用单个脉冲刺激,波宽0.2ms,刺激强度1-50mA

(2)记录:针电极置于眼轮匝肌和颏肌,带通滤波范围30-1500Hz,分析时间100ms,灵敏度50-200μV

3. 报警标准

AMR波消失。

4. 麻醉影响

要求在麻醉维持阶段禁用肌松剂。吸入麻醉剂的MAC值维持在0.5以内或应用TIVA

十、TOF监测

1. 适用范围

用于评估肌松剂应用时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阻滞的程度。

2. 参数

(1)刺激:在正中或胫后神经刺激,应用单个串刺激,电流强度>15mA,波宽0.2mS,频率2Hz,串刺激4/次。

(2)记录:在刺激神经远端对应的肌肉记录CMAP波。

3. 调整标准

TOF少于3条线出现CMAP时,会影响MEPEMG的监测,应及时调整减少肌松剂的用量。

IONM监测流程

将监测仪推至手术间→插电源并开机→布置延长头盒→整理术中监测电极(地线、表面电极、皮下针电极、螺旋电极、耳机),备贴膜、牙垫→问病史、查体、确定有无禁忌症→患者基本资料拍照留存(手术知情同意书、病史确认单、影像报告和肌电图报告、影像片、委托书等)→阅片确认病变部位及程度,制定监测方案→与麻醉师沟通(放软牙垫,麻醉维持阶段尽量不用肌松剂,吸入MAC值在0.5以下)→新建监测项目,输入患者基本信息,调整模板参数→粘贴表面电极→待麻醉后(摆体位前),安放针电极、螺旋电极及地线,监测BAEP还需要安放耳机,按左右及颜色顺序依次安置(左侧打结,颜色可以按照红---绿--紫的顺序),将电极固定牢固→摆体位时注意保护好电极,防止牵拉脱落→摆好体位后按颜色顺序将电极线插入延长头盒(地线、表面电极、螺旋电极、皮下针电极、耳机等,不要遗漏)→操作监测仪,做出术前基线,拍照留存→将病人资料保存至患者数据库(顺序:手术知情同意书、病史确认单、影像和肌电图报告、影像片、基线图)→登记《术中监测记录本》和《术中监测随访本》→进行术中监测→关键步骤结束后,拍术后结果图,在《术中监测记录本》中记录监测过程及结果→打印报告→计费→等手术结束,取下患者体表电极,注意局部按压止血,防止皮下血肿,将电极剪掉针头,按医疗垃圾规范处理→术后随访病人并做好记录。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