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

妊娠期的补钙指南

时间:2020-02-28

妊娠期补充钙的作用

妊娠期对钙的需求量较高,因为不仅要满足孕妇自身所需的钙,还要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一定量的钙元素。胎儿80%的钙量都来源于母体,当妊娠妇女钙摄入量轻度或短暂不足时,机体可通过调节维持正常的血钙浓度,满足胎儿对钙的需要量;但当严重缺钙或长期缺钙时,孕妇体内血钙浓度下降,引起多种生理功能变化,如小腿痉挛或腰腿疼痛,严重时可导致骨质疏松,尤其到了妊娠后期,胎儿生长速度加快,骨骼矿化达到高峰,更易造成孕妇钙元素的缺乏,导致胎儿的骨骼系统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易发生胎儿生长受限,先天性佝偻病等。有研究发现缺钙还与妊娠期高血压、早产等发生风险有关。所以,孕妈妈们摄取充足的钙,对孕妇和胎儿都有益处。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妊娠期需要多少钙?

妊娠期对钙的需要量显著增加。在妊娠早期胎儿储钙较少,中期开始增长,到晚期钙储存量会大大增加。除胎儿需要外,母体也需储存部分钙以备泌乳需要。妊娠期钙的RNI(推荐摄入量)为:妊娠早期同非孕妇女一样每天800mg不增加,妊娠中期和晚期每天均增加200mg,达到每天1000mg。然而,我国妊娠期女性钙缺乏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孕妇长期处于较低的钙水平。膳食调查显示,女性在孕期的每日钙摄入量与目标值相差甚远,钙摄入量仅达到RNI的30%-40%。全面放开“二孩”后,30-35岁甚至更大年龄妇女怀孕的比例增加,在原本就存在钙摄入量不足的基础上,妊娠时钙缺乏更为明显。


哪些食物含钙丰富?

1. 奶类是膳食钙的良好和丰富来源,不仅钙含量高,且易于吸收利用;另一方面,奶类还提供了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2等,营养素成分组成比例适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饮用牛奶应达到300ml,可提供膳食钙约300mg。

2. 豆制品、深绿色蔬菜、鱼虾等食物中含钙量也较多,同样是钙的不错来源。


常见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下表所示




怎么补钙合适?

对于钙需要量增加的准妈妈来说,仍然是建议以食物补充为主。奶类不仅钙含量高,营养价值也高,建议孕妈们把牛奶当作膳食组成的必需品。若每天比孕前多喝200ml牛奶,每天饮奶总量达500ml的话,可获得约500mg的钙。例如,早餐饮用纯牛奶200-250ml,两餐间加餐时增加纯牛奶或酸奶150ml,若在此基础上增加豆制品、深绿色蔬菜、鱼虾等食物,则可达到推荐摄入量。以下是每日获得1000mg钙的食物组合举例。



“组合一”搭配中有一半以上的钙来源于牛奶,若实在不习惯多饮牛奶则可参考“组合二”,增加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豆腐干、绿叶菜、芝麻酱等),以保证获得足够的钙。此外,不习惯喝牛奶或有乳糖不耐受的孕妈可尝试用酸奶替代。

如果孕妈妈在饮食上存在缺口,日常膳食不爱奶类或其他含钙丰富的食物,导致钙摄入量不足时,则需增加钙补充剂的摄入。目前我国孕期保健指南(2018)推荐,孕妇应从妊娠14周开始每天常规补充钙剂600-1500 mg,只有对于部分经产妇、年龄偏大或有小腿肌肉痉挛等缺钙症状的孕妇可提前补钙,否则提前补钙可能会影响孕妇的食欲,加剧早孕反应。

 
钙补充剂如何选择?

多数钙剂的吸收率差异不大,重点是钙制剂中钙元素含量的真实性,以及生产工艺是否有安全保障。一般来说,碳酸钙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市面上的产品价格也都大同小异,但是碳酸钙容易出现胀气、便秘等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柠檬酸钙,但价格偏贵,性价比不高。经常补钙时有可能会出现便秘等副作用,这时候就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及适量的运动量。

目前市面上的钙补充剂里含有推荐量的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经常晒太阳也是准妈妈获得充足有效的维生素D的较好来源。
 

补钙的误区

1. 骨头汤、虾皮补钙?
大骨头里的确有丰富的钙,但大多数的钙质都被锁进了骨头里,而很难溶进汤里,就算加醋熬制,钙溶出量也很少。而且汤中没什么营养,除了大量的水分外,还有不少嘌呤和脂肪,喝多了不仅不能补钙,还可能长胖。

虾皮虽然钙含量多,但并不是补钙的良好选择,不仅钙吸收利用率低,其钠盐含量也过高,很容易导致钠的摄入量超标,如果为了补钙而吃大量虾皮,那就得不偿失了。
 
2. 补钙导致胎盘钙化?
胎盘钙化其实是胎盘的一种正常老化的过程,据研究报告显示,在妊娠33周后,一半以上的孕妇都开始有不同程度胎盘钙化的现象,这是孕后期不可避免的现象,是胎盘自身生长、成熟的过程,与补钙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常补充推荐的钙摄入量是不会造成胎盘钙化的。



推荐您看:

【李成凤】怀孕了,营养素补充剂该不该吃?
【李成凤】孕期叶酸,你补对了吗?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2.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4)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1):7-13.
4. 董彩霞, 荫士安. 中国孕妇营养与健康状况十年回顾[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8(1):94-100.
5. 袁雨, 漆洪波. 结合中国实践谈WHO 2016年孕期保健指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7(06):19-23.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