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古代医学特点

时间:2020-03-16

03

古代医学的5大特点

 

这四大古代医学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术语表,但是仍然可以总结出相同的特点。


1

系统均衡论


由于人类对自然神秘现象的敬畏,古代医学一般都认为,身体内部基本要素的平衡是健康之源,失衡就会产生疾病。这种宝贵的系统均衡论,且不说在医学领域,在社会经济领域,都是常用的分析范式。医学中的均衡思想慢慢发展出现代医学的保健、公共卫生、免疫系统学、系统生物学。


由于古代医学没有任何实验手段观察到微生物,也没有物理化学分析,它们对于病菌入侵引起的疾病十分无知,偶尔猜测到微小生物入侵会引起宏观病症,常常把病菌入侵病和失调病混淆,只承认内因性疾病,长期拒绝外因性疾病。导致理论停滞不前,面对传染病束手无策。

2

术语感官化

 

不同的古代医学的人体平衡要素表还各不相同,互不通约。比如佛教医方明的风、水、土、气四要素,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很显然,这些要素及其互相作用,是从巫术转化而来,一般都是借用感官能够捕捉到的日常物质,充满了艺术创造和神奇想象

 

由于缺少细胞学(微观生物学)解剖学(宏观生物学)基础,均衡和失调理论始终被那些金木水火土之类的术语束缚,对于具体治疗几乎没有帮助。


3

逻辑跳跃

 

医学理论,包含哲学基本元素、人体基本要素、器官功能、疾病特点、药物特性这五个层次。而古代医学这5层上下位的对应联系,几乎都是瞎蒙,复杂的生命内部作用往往被简化成几个概念之间漂亮整齐的映射关系,根本经不起逻辑分析和经验检验

4

朴素的器官功能论

 

古代医学基本上都有一点解剖实践,至少在分解动物获取肉食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器官组织的印象。但是对于器官功能的认识充满着混乱的猜测,不同传统医学还猜得各自不同。

 

比如,《黄帝内经》认为心脏是思考器官;脉象可以辨别怀孕;穴位理论更是玄幻。


5

外科、药物、疗法的神奇冒险

 

古代医学中外科手术最发达的是印度阿育吠陀,能够进行鼻子整容。但是由于没有麻醉、消毒、输血,基本无法应对绝大部分外科疾病,即使是截肢,死亡率也极高

 

药物和疗法几乎都是广泛利用现成的植物和矿石,对这些自然药物进行搭配和发酵。有些治疗方法即使拿到现在,也可以应急,比如金鸡纳树的树皮提炼的粉末金鸡纳霜可以治疗疟疾,微量砒霜可以刺激中风者苏醒,甚至对于急性幼粒白血病也有不错效果,石灰水可以消毒等等。

 

药物基本是混合药物,对其中成分非常无知,因此慢性毒副作用非常多,如著名的致癌物马兜铃酸和关木通。巫术和迷信也极多,以形补形的幻想下,因为蝙蝠夜视,认为蝙蝠的粪便可以明目,被尊称为夜明砂。至于《本草纲目》中用人和动物的粪便、阴毛作为药方,居然达数十种。

古人的存活非常残酷,忽略蚕妇村氓的胡说八道,古代医学没有传说中那么“博大精深”,《韩非子》所著扁鹊见蔡桓公、《三国演义》里演绎的刮骨疗毒,都是小说和寓言的艺术加工。实际情况是粗糙的外科、撞运气的药物和炫技的疗法是古人在危急中冒险试探,并积累下来的。古人怀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勇气,看看能不能瞎猫撞上死耗子。


本质上是粗糙的试对法和排错法,包含着最原始的实验精神。



下一篇:古代医学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