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的患儿复查往往还会出现心脏杂音,有些家长非常紧张,以为手术没有做好。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心脏杂音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

正常人的心跳是非常有规则的,每次心脏收缩或舒张、血流冲击瓣膜和血管,就会产生有规则的响声。用听诊器在心脏部位听诊,便可听到规则而又清晰的心音。心脏每次舒缩可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是心脏收缩期,第二心音是心脏舒张期。心脏杂音则是指正常心音以外的一种较长的额外音响。那么心脏杂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正常人的血流是分层或者流线形式的,所以一般来讲,血液在心脏血管内流动除产生正常的心音外,不会有其他任何响声。但是当血流的这种特点受到干扰而紊乱时,血流就会产生漩涡,从而引起瓣膜、心肌和血管壁的振动而产生杂音。
在小儿先心病中,产生杂音最常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血流发生逆流 由于心脏瓣膜的作用,正常人的血液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当瓣膜发生疾病时,如先天性二尖瓣或者三尖瓣疾病,使瓣膜关闭不全,导致血流逆流。也可能是由于心脏或者大血管扩张,瓣膜口也随之扩张,从而产生相对性关闭不全。
②血流通道狭窄 有两种情况,一种称为器质性狭窄,如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另一种称为相对性狭窄,这是由于心脏或者大血管扩大致瓣膜口相对狭窄。
③心腔、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通道 如心房或心室间隔缺损。由于左、右心腔的两边压力不同,血流通过这个不正常的通道便可产生杂音。实际上这种在心腔和大血管之间的异常通道也是起着狭窄口的左右。
④心脏内有漂动的物体存在 如先天性二尖瓣乳头肌断裂,血液流经漂动的乳头肌,腱索周围就形成漩涡而产生杂音。
⑤血管腔的突然扩大 如先天性冠状动脉瘤,血流自正常官腔流入扩大的官腔而致使漩涡形成。
心脏术后出现的杂音,有正常和异常的区分。所谓正常的杂音,即某些手术后必定会出现的杂音,但这并不影响畸形的纠正和心脏功能的康复。那么哪些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杂音呢?概括起来有一下几种情况.
①瓣膜疾病手术后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最常见的是肺动脉瓣狭窄,这些患儿由于瓣膜的增厚、融合,造成肺动脉出口狭小,手术时将融合的瓣膜切开,血流便可畅通无阻。但是瓣膜的增厚不可能即刻改变,切开后的瓣膜不会像正常人瓣膜那样光滑、关闭密封,所以血流通过瓣膜时还会产生杂音,但这种杂音常常会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变轻。
②心内补片所致 许多心脏畸形在纠治时需要在心脏内缝上补片,补片的位置会影响心脏内的血流。如常见的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由于缺损位置较高,修补时补片位于右心室腔内,紧贴在肺动脉瓣下,心脏收缩时血流会在补片周围产生小的涡流,继而产生收缩期杂音。
③重建的血流通道 这种手术大多用于纠治复杂的先心病患儿。这些患儿由于疾病复杂,不易一次纠治,常采用分期手术。比如重症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其周围肺血管发育较差,常在婴儿期做体-肺分流术,即用自身血管或人造血管在主动脉(或者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架一座血管桥。血流在通过这座桥时会产生杂音,这也提示手术是成功的;反之则说明血流不同,手术效果不佳。
但是,手术后也有些患儿出现心脏杂音属异常情况,多与发生术后残余分流、残余梗阻或者术后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等有关。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判断。
所以,心脏手术后产生的杂音不一定都是异常的。手术后早期医生常常可通过各种心内测压管,经采血分析和测压作出正确的判断。手术后还可用过心脏彩超、心导管检查等来弄清杂音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
胡君